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惠山泥人”面临失传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8-03-11
近日,由无锡惠山泥人大师喻湘涟、王南仙捐赠的“五虎将”、“蟠桃会”等180件套栩栩如生的作品,正在南京博物院展出,前来观展的人发出惊叹,更有不少参观者当场解囊。惠山泥人,这项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制作惠山泥人学习时间长、经济效益低,两位大师从泥人厂退休后就再没有拜师学艺的徒弟,这项民间技艺曾一度面临“失传”。

前不久,记者来到无锡市民间艺术博物馆三楼的泥人大师工作室。5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正在一丝不苟地进行白描练习。“把腰板挺直,正确的姿势很重要。”喻湘涟指点这些初次接触泥人艺术的年轻人。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邹伟康介绍说,3年内,政府将出资35万元,每月补助大师1000元,补助艺徒800元,学徒期满考核合格并能承担起承传职能的,由相关单位正式聘用,并与其他职工一样,享有医保、养老等待遇。

无锡锡绣工艺家赵红育说:“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像基础学科一样有章可循,它必须以人为载体、以言传身教的独特方式传承。可是目前大师们的生存都自身难保,徒弟又如何维持基本生活呢?”

2006年,惠山泥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两位老人也成为该项目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去年开始,政府每年给两位老人发放4万元的传艺补贴,无锡市文化局通过招聘考试为老人招收了9名具有美术基础的大学和大专毕业生做学徒,每月发给学生1000多元的工资。时隔20多年,做阿福的老艺人王南仙终于盼来了她的9个学生,其中两位还是大学生呢。

目前,我省共有3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省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非遗”抢救保护;全省31位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收到3万至5万元的传承资助。现在,除了惠山泥人,锡绣、宜兴紫砂、剪纸在内的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都有了自己工作室,不但可以安心创作,还能手把手、口传心授带徒学艺。

“政府的扶持是必要的,但并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同时身为无锡市政协委员的赵红育说,民间传统艺术原本的生存要素正日渐缺失,这是惠山泥人乃至全国各类手工艺术品生存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许多业内专家也指出,政府部门应帮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拓市场空间,在政策上加以扶持。有了适度的市场规模后,逐步开发新品种、新工艺和新技术。扶持那些只懂本门艺术而无商业概念的艺人们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适应市场客观环境的经营机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手工艺术品的商业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拯救濒危的民间工艺。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