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莫忘题画艺术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8-03-06
我有个习惯,随便翻看一本画集,首先要看题、看题跋,然后再看画。可现在的画集上有题跋的画太少了,画家似乎忘了题画艺术,都是画得满满实实的,看罢总觉得还差一点什么。
中国画题跋原是中国文人画充分发挥个性的体现,文人画之前,画家是不敢在画上题字的。题与画的结合,开拓了画的容量,对画家的要求便又多了书法、诗文甚至治印。这难度和深度画家毕其一生也不大可能尽善尽美,这也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长期以来,这种形式已成了中国画的一个特色,是西洋画所不能为的。现在有人谈中国画与世界接轨问题,要把中国画的“文”去掉(也包括书法)划入另类,这时,固守的一方在现代大潮的冲击下仅提出形式美是不够了,关键是要分清这种形式是不是进步的?题画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意义何在?

我在2000年《荣宝斋》第二期上曾写过一篇《略说题画》,举了些前人的题画句。当然,前人题画句子与画结合得妙的也并不多,有些是为形式而形式,看似是一种雅,其酸子亦在其中。真正的文人画大家题画都是切入画中又引之画外的。题与画浑然一体可增加“韵”的魅力。题原是来帮画的忙的,是显示画家智慧的又一亮点,并不仅仅是一个摆饰,若形式变成了程式,便没有了生气,此为不悟之过。然而,将题画一直废之,则又是聪明过头之举了。我爱齐白石的画,一半是因他的题趣。举一例,他有幅《雁来红》,题:“老来怕听秋声,故叶下不画蟋蟀”。我想,当时也可能有人说他这画太简单,想要求他在雁来红下再画个小虫子什么的,生“偷懒”自有“偷懒”的办法,他这么一题,你还有什么话说呢?这就帮了他画的忙,而且合情合理,言辞老辣,说明此画无半句废话,你去接受吧。

画是空间艺术,题字则能把是和心理过程带进,它们的结合是和中国的哲学、人文联系在一起的,说来话长。西洋画做不到,因为英文字母就26个,字形单调,只表音,不表意。而我们的《说文》汉字就有九千多,变化无穷,且汉字的起源又是绘画,所谓“书画同源”,除了意还有它的美学意义,书画结合就是很自然的事。由于观念和艺术材料的不同,西洋画尚实,尚外表的表现,即使现代派也只强调过程中的快感,更由于观念和艺术材料的不同(他们尚繁,我们尚简),若用一大串的英文字母写在涂满色的画上必然破坏画面;中国画虚,画面上有许多空白处,虚的东西用什么来充实呢?这就是我们不同于西方仅用眼来看画,还得用心来看画——让你去想,从笔墨中去想人文的精神,从空白处去想含藏不尽的“有”。然而,这“想”有时是需要桥梁的,这时文字的妙用正是弥补这过渡的点睛之笔。如写得好,哪怕只是几个字,便能给画生发出又一妙境。若说接轨,我想总有一天,好学的外国人会领略到中国画“虚”的境界的,但最困难的恐怕还是中国文字中深藏的含意。

在美术繁荣的今天,画也该向难度探索吧(如乒乓球改大),我曾问一些青年朋友对画上题字的看法,大致有三:一是也想题,但不知题什么;二是说书法功力不行,怕题了反倒露出马脚;三是说要革新传统,没有必要题字,画嘛,就是画(实际是畏难)。我说,我们的“传统”一开始画上也是不题字的,到文人画发展后,也有不题字的,这关键是胸中有无文,有无对文字、书法的认识,而对文字、书法的认识必然要去涉猎历史、哲学等。这会关系到我们画的格调!在人们大谈“风格”的时候,这格调能不重视吗?若胸中无文,画也就仅止于此了。郑板桥先生的竹子画了一辈子,怎么就画不厌呢?疏疏密密,自然是他的那手好戏,但竹终是竹,他的用功处实际是在题跋上。如“若使循循墙下立,指云擎日待何时”是一种意思;“写取一枝青瘦竹,秋风江上作钓杆”又是一种意思;“丛篁密筱遍抽新,碎剪春愁满江绿”这又是一种意思。他把竹子人格虾了,左题右题,痛快淋漓,所以越画东西越多,比之那些只会画不会题的“专家”要丰富多了。

题画艺术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这里画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继承问题。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矣。因为它没有一个具体的格式,可以顺题,也可以反题,可以言故事,也可以言画法,长长短短都在随即把握。当然也可以不题,但有意识的不题和没意识的不题是不同的。我并没有喧宾夺主要以文学来强加画面的意思,画家毕竟不是诗人,不是文学家,我只是羡慕那些铪中有文的人,怎么同样要的东西到了他们的眼里就活起来了,意义就完全不同了。亦如下棋,有的人只走死棋,有时也会赢,但强手的招数往往是看不见的。

我自知文的底子薄,却偏偏走了一条文人画的路,所以这画外工夫就不得不补。最近,作家李亮先生来信:“建议老弟适当时可“闭门”一段时间,且让你的作品在时空中“飞跑”看看反映。于是我翻检了一下自己的画,回头看看,发现我的画因题坏了而需撕掉的不少,也有可看可再发挥的,兹录三例以备查。”

题《垂钓图》

(1)有风波处不垂钓。(2)不知鱼上谁钓钩?鱼之上钩者,皆为孟浪物,遇食急吞之,以致遭损失,使缓啮不吞,钓者空与食。二刚又字。(3)其中有鱼,其中有誉,其中有趣。(4)两个钓鱼,一个睡觉,日已黄昏,眼看鱼儿上钩了,噗地一声,忙的得不到,闲的反讨巧,世上的事情真奇妙。(5)高山垂钓,严子陵所以成名也。(6)池上数游鱼,游鱼和我戏,南北又东西,数来又数去。

二刚写濠上闲情,惠子笑。(7)磻溪老翁,钓鱼得龙。(8)钓鱼换酒,彼此不论钱数。(9)认真下钩,耐心等待,只要有鱼,终会上来。二刚写罢,又添一退休老头袖手旁观。(10)深处有大鱼。(11)羡人得鱼,不如退而结网。(12)稳坐钓鱼台,急煞背鱼篓的。

题《观云图》

(1)大贤观云,能测天下之运变;士人观云,欲展鸿猷于未振;隐者观云,忘忧忘我忘机耳;农夫观云,只关庄稼生计;(2)心中白云起,游人各自情,云起无定处,一老最来神。(3)云崎绝处,一望名利无。(4)水上看浮云,一闲对百忙。(5)观云烟之变化,开郁迫之心胸。(6)老夫爱看雨后看,乱云相逗无纪律。(7)米芾观云,创米家山水画法,时客南徐山,二刚之故乡也。(8)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借唐人诗配图,聊博索者一笑。(9)遥看青山已相近,走过一程云又遮。

(10)精鹜八极,神通广大。(11)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无所致极耶?二刚怀古。

题《独坐图》

(1)高岭无人到,我自坐当中,清流涤俗虑,逍遥四面风,莫道此寂寞,爱我二三松。(2)云山人独坐,所思在远方。错认是神仙,胸中有炎凉。(3)一颗树,一个亭,一个宇宙,一个人。(4)望尽天涯路。(5)酒后人散,独自倚栏干。(6)高亭无人到,独
坐我自尊。(7)万山下夕阳,袖手无言味最长。(8)山中一老头,独坐无妨碍,仰视瞧什么?看来有点怪。

题字与画本是一个整体,这里舍画而看题字,只可意会了。我题画多不写作画过程和画法心得,那样题好像有点老气横秋,有点摆“派”。再一方面,题字和画一样,也不完全是给自己看的。画面上就那么一点位置,如何题好?题画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岂可轻视。画画的有句行话叫“长眼”,愿与同仁共努力。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