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2008中国画廊业繁荣序幕拉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8-02-27
2007年,中国画廊业在快速扩张中迅速完成了行业新一轮整合,画廊从过去散兵游勇式的单打独斗向区域性、规模化的经营方式快速升级,国内资金对当代艺术市场的投入呈加速度递增。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大鳄也对中国诱人的市场垂涎欲滴,继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上世界高端画廊集体亮相,小试牛刀,初尝胜果之后,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也虎视眈眈地谋划明年抢滩中国,分享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市场大蛋糕。面对来自国内外新一轮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中国画廊能否适时做出调整,勇敢地直面挑战,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文化优势,与国际资本在同一个平台上互相较量,让东风压倒西风,让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强有力的影响,这无疑是中国画廊业在2008年,乃至今后几年的时间里谋求行业持续稳定的繁荣和发展所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也是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对此,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比较粗浅的个人看法。



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持续火爆不仅造就了一批引人瞩目的明星艺术家,也吸引了社会各路资金的加盟,使开办画廊、经营当代艺术成为一种时尚。流风所至,新开画廊数与日俱增。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中心,北京在2007年里除了798、草场地等原有艺术区在不断扩容之外,一年中至少新增加4个大型艺术区,而且每个艺术区都是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混合入驻,有的从一开始就是画廊多于工作室。在上海、广州,以及南京、杭州、昆明、重庆等当代艺术创作较为活跃的城市,新增画廊的数量也在区域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激增。

画廊产业在数量上的大幅拉升、在规模和中心覆盖面上的急速扩张是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必然结果,也是画廊行业通过做大做强,从而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国际行业竞争,促进当代艺术多元发展的必经之路。

众所周知,美国纽约在20世纪中叶取代法国巴黎,成为世界当代艺术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日益强大的资本市场和一日千里向前发展的美国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纽约股票交易所率先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易所,纽约因此很快取代了伦敦成为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在资本市场的带动下,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资本市场掀起一轮又一轮的高科技浪潮,帮助美国经济实现产业升级,在具有战略地位的科技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直到今天,美国仍然是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引导者。资本市场为美国超越欧洲诸国,并成为迄今为止无可匹敌的“超级大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美国的画廊业也正是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快速的扩张完成行业的原始积累和产业升级。亲眼目睹这一发展过程并从中获得巨大成功的美国著名艺术经纪人西德尼·詹尼斯(Sidney Janis)就说过,“过去(指二、三十年的纽约)一个画廊经纪人只用一周时间,就可以看完所有画廊举办的展览,了解和掌握美国当代艺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如今(指纽约画廊激增的五、六十年代,以及二次暴增的七、八十年代),即便是雇上好几个助手,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投入根本就无法对行业内所发生的一切做出正确的判断”。 詹尼斯的话一方面可以让我们从美国走过的历史中获得画廊业发展模式的经验参照,为中国画廊业的未来发展找到成功的依据;但另一方面也道出了快速扩张后画廊经纪人不得不面临的新的困惑和新的矛盾。伴随着量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张,画廊在激烈的竞争中对艺术家资源的需求会变得日益紧迫。而一个艺术家市场价值的体现往往又需要三到五年的发掘和成长期,再加上90%以上当代艺术作品实际上无法增值的巨大风险,因此,巨大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所形成的矛盾无疑是未来几年内国内每一个画廊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和不得不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生?是死?是赢?是输?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画廊主对既有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潜在资源的有效发掘和培育。毫不夸张地讲,2008年,乃至未来的几年内,谁能掌握最好的艺术家资源,谁将成为未来艺术市场的最大赢家。

尽管目前有不少画廊主在竞争中已经充分意识到艺术家资源的重要性,并利用各自的学术或人脉优势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家资源库存,但从2007年不少缺乏新意、轮番炒作少数明星艺术家的作品展览来看,依然让人看到整个行业在一轮急速扩张后艺术品资源的匮乏,以及少数画廊主捉襟见肘的窘困。与美国成功艺术经纪人相比,我们还无法像他们那样,不断地推出诸如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极简艺术等各种新的艺术明星,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神话。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缺少创造的动能和发现的眼光。不少新开画廊即便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依然集中火力,助推年轻艺术家。这种立足于未来的做法,无疑是未来市场繁荣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2007年,国内艺术市场繁荣的序幕才刚刚拉开,画廊业的好戏应该还在后头。



对中国当代艺术,特别是经营当代艺术的画廊业而言,2007年最具影响和冲击力的事件莫过于9月在上海举办的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当代艺术品交易盛会——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SHContemporary)。这次由国际展览和艺术界顶尖专业人士合力打造的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当代艺术展会甫一亮相,便以全新的视野、成功的理念和专业品质使国内举办的其他艺术博览会相形见拙,一时成为海内外艺术界关注的焦点和谈论的中心。有人把它看成是一次极具“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艺术市场已进入一个与全球接轨的全新发展阶段;也有人认为,这是国际资本大鳄在中国艺术市场的一次预演,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抢占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好戏即将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参展的画廊分别来自世界各地,与过去我们所熟知的国内经营中国当代艺术的外资画廊不同,他们是借助博览会的平台,向中国推销他们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为他们的艺术家和当代艺术寻求市场的认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和国外的顶尖画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公开的较量中展开面对面的竞争?外国画廊在未来的时间里,究竟能否像推销好莱坞电影或麦当劳文化那样,成功地推出他们的当代艺术家,赢得中国的市场?目前我们还很难对此有所定论,毕竟2007还只是较量的开始。另外,东西方之间在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接受上还存在着较大的思想分歧和文化距离,这也为中国画廊业应对挑战提供了一段可以调适的缓冲期。

无论如何,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中国在世界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看好中国,对中国庞大的市场虎视眈眈。相对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上的大资金投入,艺术市场目前所吸纳的外国资金还非常有限,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还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也正因如此,未来资金进入的想象空间也更大。所以,面对有备而来的西方淘金者,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应对?是一如既往地任由“外来和尚好念经”的神话再一次在中国艺术市场上得以应验,还是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己之长克彼之短?这不仅需要调动我们的自信,更需要发挥我们的智慧和耐心。毕竟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在如何对待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竞争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2007年中国股市上国内基金和QFII的较量为例,尽管A股涨势喜人,但QFIIA股基金的收益却远输指数,较国内股票型基金略显逊色。从最近两年的业绩表现来看,基本与国内混合进取型基金接近,但低于国内股票型基金。有国内分析师认为,由于QFII基金对中国国情及市场成长性认识不足,导致操作过于保守,在一定程度上踏空牛市行情,因此收益不如国内基金。经济学家赵晓曾更是大胆宣称,QFII主宰的时代即将终结,外来和尚并非好念经。

反观国内画廊业近几年的发展,我们发现,随着中国画廊业新一轮的扩张和行业资源的重新整合,中国画廊业抵抗外来影响的内力正在不断增强。以长驻国内的外资画廊为例,早年,外资画廊在行业内地位颇高,他们掌握着行业发展的话语权,因为他们有国际化的人脉关系和资源整合的能力,他们的存在对加强中外艺术交流,吸引海外藏家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本土画廊根本无法与之抗衡。2003年以来,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上引人注目的上佳表现,中国对外开放、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外资画廊曾经的优势似乎正在一点一点地削弱,一批实力雄厚的本土画廊的崛起,更使外资画廊曾经的霸主地位多多少少受到冲击。在这些新崛起的本土画廊中,有些画廊的主人本身就是策展人或批评家,他们在市场运作中充分利用个人在学术上的影响和地位,特别是长期以来在艺术家资源方面的积累,有效地将其转化为无形资本,在保持行业学术地位上有着外来资本无法抗衡的巨大优势。也有一些资本雄厚、运作积极、策略强势的画廊,他们一般坚持学术和商业并重,在运作伊始就坚持较高的标准,并且在业务拓展的强度和幅度上均采取高调入市的姿态。不仅如此,他们手头一般还掌握着较多的明星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库存,在这种巨大商业优势的影响下,不仅对高端艺术品藏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面对潜在资源的争夺时,也具有一般外国画廊难以企及的凝聚力。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懂得利用自身的优势,面对强大的西方对手时,我们仍然有极大的可能战胜对手,最终超越对手。



2007年2月,笔者参观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国艺术300年”大展,并分别对出资赞助展览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特拉美国艺术基金会(Terra Foundation for the Arts)、美国铝业基金会(Alcoa Foundation)的负责人进行了简短的访谈,特拉美国艺术基金会主席伊丽莎白·克拉斯曼(Elizabeth Glassman)一句“我们热爱艺术,但我们只赞助美国艺术”的告白令我印象深刻,美国富人对自己本土艺术的扶持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上,许多经营美国当代艺术的画廊经纪人之所以能够功成名就,很大程度上与他们背后富豪藏家的长期支持密不可分。在笔者掌握的有限资料中,几乎所有成功的经纪人都会保持与富豪藏家的良好关系,并凭借这种关系度过经营中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

有趣的是,在笔者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画廊经纪的交谈中,几乎所有的经纪人都强调要不遗余力地把自己所代理的艺术家作品推荐给国外美术馆、博物馆和收藏家,而对开发国内藏家资源明显缺少应有的热情和兴趣。这无疑是中国当代艺术推介和收藏中的一个误区,也是未来可能影响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不可否认,过去,由于政治和经济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确少人问津。但是,最近几年,情况已有了明显的改变。首先,从宏观市场经济发展来看,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正如有学者撰文所分析的那样,自1978年启动渐进式改革以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成功地完成了两次财富革命,第一次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生产经营的主体化,第二次是横跨80和90两个年代的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两次财富革命的共同特点,是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传统体制、传统观念、传统思维和传统价值标准进行革命,是为了打开财富奔涌的桎梏,让财富得到空前释放,让国家富强,让百姓富裕”。目前,中国正处在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内容的第三次财富革命的浪潮中,中国经济揭开了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国家、企业和百姓最重要的财富管理平台之一。著名的经济学家韩志林先生更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就中国进入资本时代这个命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述。他认为,21世纪的中国注定要进入一个经济空前发展、体制全面转型、国家和平崛起的新时代。而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资本时代,其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标志之一便是全民投资时代的到来。房地产、股票和艺术品是全球公认的三大投资领域,其中追求艺术品投资高回报率的投资者在西方比比皆是。去年,中国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极度火爆有力地说明了进入资本时代中国国民投资意识的苏醒。2008年,随着国家对过热的房地产行业和股票市场调控力度的加强,大量逐利避险资本进入艺术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艺术品投资获利效应也将反过来推动艺术品市场持续不断地升温。

其次,中国内地近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催生出规模已达3500万人的中产阶层和高收入人群。根据汇丰银行和上海复旦大学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在未来10年内,内地年收入达到7,500美元至2.5万美元的中产阶层将会进一步激增至逾1亿人。而美林(亚太)有限公司和凯捷顾问公司日前发布的2007年《亚太区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内地共有34.5万名拥有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裕人士,在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值得关注的是,内地富裕人士平均每人拥有资产500万美元,远高于亚太地区富裕人士资产的平均水平(330万美元),他们持有的财富总额达1.73万亿美元。其中,有4,935人是拥有3,000万美元以上的超级富豪,在内地富人中比例高达1.44%,甚至高于全球1%的平均水平,占亚太地区超级富豪总数的28.2%。更有分析人士指,受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在未来3至5年内,内地超富裕人士的比例将超越香港。

令人兴奋的是,不久前在上海发布的胡润百富“2008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调查”向公众描绘了中国富人的最新消费趋势。在接受面对面调查的660位资产千万以上富豪(其中105位身价过亿)中,68%对中国未来两年的经济很有信心,他们的投资理念相对比较集中。他们的金融理财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股票和房地产,比例分别为33%与26%。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有高达36%的千万富豪在选择收藏时首选当代艺术品。由此可见,中国富豪阶层早已走出了过去一味追求物质刺激的暴富阶段,而把精神享受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放在了更为重要位置。对画廊业而言,这是国内当代艺术市场蕴藏的一笔巨大财富,也是任何一位艺术经纪人都无法抗拒的极大诱惑。而最终能否适时地发掘出这座藏在身边的金矿,关键就看作为连接艺术家和收藏家的艺术经纪人是否能够在艺术家资源的开发上眼光独到,是否真正具有调动并吸引他们进入艺术收藏领域的的人格魅力。

画廊业是一个充满变数和竞争的行业,也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行业。中国画廊业在经过快速扩张和资源整合后,进入了更高层面的竞争和发展。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自身发展和来自国外资本的挑战,但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并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和本土文化优势,中国艺术市场持续平稳向前发展的美好前景就可以预见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坚信,2007,中国正式步入画廊时代;2008年,中国画廊业繁荣的序幕刚刚拉开。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