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中国玉文化研究方兴未艾 一大批学术成果显著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7-07-27
新华网沈阳7月25日专电(记者魏运亨)中国玉文化研究近年来方兴未艾,研究方向已从对玉器的单体鉴赏转为对玉文化的整体探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玉文化的实质和真谛,取得了一大批学术成果。

 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会长杨伯达教授在参加“中国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
论坛”时,对记者发表了上述谈话。这位81岁的中国玉文化研究权威人士披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光是全国性的大型玉文化研讨会就举办了6次,学者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了有价值有意义的争鸣与探索。

  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郭大顺研究员告诉记者,玉器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礼器之一。5000年前的红山先祖在把玉作为王权象征物和通神媒介物的同时,已赋予了玉以道德、价值观念。玉器在中国历代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代有创新,持续不衰,成为中国传统美德的载体和传统价值的体现物。

  记者了解到,在23日至25日召开的“中国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上,数十名与会学者提交了自己的学术论文,阐述了一些新颖的学术观点。杨伯达教授指出,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勾云形器是最重要的事神用巫玉,这说明红山文化群体是以崇敬云天为己任,创建了高度发达的东夷玉文化板块,且可能与“黄帝受命有云瑞”“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的记载有密切关联;台湾台南艺术大学黄翠梅教授认为,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的原型可能是猛禽;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雷广臻教授发现,红山文化玉器与黄帝图腾有对应关系,蕴含着龙凤文化信息。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