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哲学在绘画上的实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7-07-04]
蒋冠东
1995年,当我在美国古金汉博物馆,从顶楼一路看下来的时候,我已经了悟:当代绘画已经走到了一片空白,一块空白的画布,“A space to you”(给你一个空间),我在想:西方的各种主义, 各种形式的绘画 ,主客二分式的哲学体系都已走到尽头,以后的绘画怎么走,如何从这块空白里走出来 ?我想到了中国儒家的“内圣之学”亦曰“成德之教”。“成德”之最高目标是圣、是仁者、是大人,此即道德的宗教。按儒家的学说:道德即通无限。道德行为有限,而道德行为所依据的实体以成其道德行为之“纯亦不已”,因此,个人生命虽有限,其道德行为亦无限,此即宗教境界。用于绘画上,“从灿烂归于平淡”,画家的修为如果达到了当体圆满,本心性体以彻底清澈其生命,一切要表达的人类精神就可以由此展开。我看过一部献给国际人道救援组织的电影〖烽火情缘〗,女主人公莎拉.乔丹是一位受人喜爱和尊敬的富家名媛,她放弃了在伦敦令人艳慕的上流社会生活,到危险和艰苦的地区,到那些最需要援助的人们的身边,用自己的双手给予他们所渴求的帮助!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志士仁人,最后虽然她踩着地雷爆了,灰飞烟灭,但它给人以许多启迪和深思。正如《中庸》说“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正是圣人之生命“上达天德”的实践者。现在我看到许多画家并不关心这个世界,还停留在技艺的比试上,感到很悲哀。
《易、乾、文言》则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坤、文言》亦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一个画家有内在修为的功夫,他就会产生很多潜能,他的人格直方大,他画的画就会与人、与天地、与鬼神产生共呜。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国的道德哲学(Moral philosophy)或曰“道德形而上学(Moral metaphysics)不同于康德的“道德的形上学”。人对哲学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哲学思考厘清后就可到处应用,不但讨论道德实践的先验根据、或超验根据,亦即心性问题,还由此进而讨论实践的下手问题。康德的《道德底形上学之基本原则》(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一书,未涉及功夫问题。他视为纯哲学问题,而不知是实践问题。中国的哲学,无论儒、释、道,重在苦修情志,向内挖掘潜能,追求长生久视,举霞飞升。超越物质世界,超越现实界,升华为迷幻的精神世界。亦是“仁心无外”方可“成德”。这就是中国的道德神学。
从事当代艺术的人都知道所谓观念、语言、材料的转换,三者亦要从传统形态转变到当代形态。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在观念,观念亦是艺术家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也亦是艺术家的心体与性体。在这个领域,没有修为,何来创作之源。你的作品又何能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联想和回忆!《中庸》说“天命之谓性”,表明天所命于吾人之性其内容的意义完全同于那“天命不已”的实体,或“天命不已”的实体内在于个体即是个体之性。艺术家要表现的个人性就是这种性。王林说过这样的话:“剩给当代艺术家的东西已经不多,不外乎:当代性、个人性和文化性。”其实艺术家最终所追求的就是个人精神的表达。
《易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乾彖》)就是要求真正的人,大人,大艺术家,大画家,要修为自己这个反映天道实体的个人性命。在全球万变的今天,有了这个性命,你的作品才能日日新,才能有思想力和生命力。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