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邮票上的中国年画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7-01-29
  2月10日农历小年,国家邮政局将发行《绵竹木版年画》全套4枚特种邮票,分别为“坐提刀”、“穆桂英”、“双喜童子”和“张仙射狗”。
  年画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美术形式,最早始于秦汉时期。当时,人们每逢除夕便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及老虎,用以驱除鬼魅等不祥之物。至宋代,开封、杭州的岁末市场上有门神、钟馗等神像出售。明中叶以后,雕刻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趋于成熟,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绘制行销。年画的表现内容和题材越来越广泛、丰富。凡带有喜庆内容的风俗生活、传统戏曲小说中的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山水花鸟、吉祥图案等都在年画中有所表现。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许多年画产地,其中,天津的杨柳青、江苏的桃花坞、山东的杨家埠、河北的武强以及四川的绵竹最负盛名。为宏扬我国木版年画这一特有的文化遗产,国家邮政局从2003年起,连续5年于农历小年这一天发行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武强、绵竹五地木版年画专题系列邮票恭贺新春,为传统佳节增添吉祥喜庆的气氛。
  2003年1月25日发行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特种邮票共4枚,分别为“五子夺莲”、“钟馗”、“盗仙草”和“玉堂富贵”。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后期,清代达到鼎盛,其艺术风格有着强烈的民间绘画特点。杨柳青年画巧妙运用木刻水印套色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追求细腻工致的绘画效果,色彩鲜艳、明快、协调,形象生动,俊俏传神。
  2004年1月14日发行的《桃花坞木版年画》特种邮票共4枚,分别为“琵琶有情”、“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和“十美踢球图”。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嘉靖年间,盛于清初。桃花坞年画主题鲜明突出,构图均匀丰满,线条简练明快,色彩鲜艳夺目,形象生动质朴,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其艺术风格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艺术地再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2005年2月1日发行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特种邮票共4枚,分别为“门神”、“连年有余”、“喜报三元”和“天女散花”。杨家埠年画始于明代初期盛于清,鼎盛时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其造型夸张,色彩艳丽,构图饱满,有着北方农民粗犷奔放的风格。作品多表现祥瑞吉利的民间诗文,色彩对比强烈而和谐,艺术效果火爆而不扎眼。
  2006年1月22日发行《武强木版年画》特种邮票共4枚,分别为“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富贵花开”和“狮子滚绣球”。武强年画历史悠久,起源于宋元时期,鼎盛于清康熙、嘉庆年间,最多时年产量达1亿对开张。武强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刻版线条粗放、稳健、清晰,构图饱满。用色以单纯的颜色套出丰富效果,用色虽少但变化多端,色彩强烈浓艳而不凝滞,对比鲜明而又和谐统一。
  今年发行的《绵竹木版年画》特种邮票,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技法细腻,造型质朴、粗犷。制作工艺多先以木刻版印黑线,再敷以彩绘,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对比强烈明快,设色单纯艳丽,红火热烈。线条洗练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列的节奏感。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形成了诙谐活泼的艺术效果。
  这5套木版年画系列专题邮票,均由邮票设计家王虎鸣设计,因此在票幅、枚数和设计风格上前后保持和谐统一,边框处理有所区别,便于集邮者区分整理。 (来源:市场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