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对黄河古渡口城址进行考古发掘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7-01-27]
一座因黄河泛滥而被封存的黄河古渡口城址最近重见天日,这里曾经商品交易繁荣、居民众多,而从中发现的道路、车辙、农田、冶炼遗物等,填补了多项宋金时期的考古空白。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孙英民说,这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对黄河古渡口城址进行的科学发掘,为研究我国宋金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渡口城市的建筑布局与军事防御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翔实的实物资料。
由文献记载可知:如今位于黄河故道的延津县沙门城址在北宋至金代前期为黄河南岸的一处重要渡口,金代后期至元代初期有近40年的时间为卫州州治和胙城县治所在地。
去年8月以来,为配合延津县榆东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沙门城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城址大致呈北窄南宽的梯形,已发现城墙、道路、房基、水井、农田、灰坑和灶等遗迹,出土了瓷器、陶器、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铜器、铁器及建筑遗物、冶炼遗物和动物骨骼等大量遗物。
孙英民说,沙门城址当地俗称“吴起城”,相传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扼守黄河渡口时的屯兵处。目前已经发现有战国至西汉时期的板瓦、筒瓦、陶器等残片,是否存在战国时期的城址,尚有待于进一步考古发掘。
随着黄河改道,元代初期卫州府迁移,这座渡口城市逐渐被废弃,明清时代被黄河淹没。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