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众专家为古典家具收藏“拔牙”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9-12


  “文革”时期价值200元一套的紫檀大柜,现在已经价值数百万元。价格暴涨的同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出口到国外的仿古家具,被当作古董进口拍卖,某些厂家用进口设备造假,欺骗收藏者。

  阅甫斋与《收藏家》杂志联合举办的第一届明清家具学术研讨会上,众多专家提出,当今古典家具收藏界,存在假货泛滥、学术腐败等危害极深的“毒牙”,今后要动员社会各界拔除这些“毒牙”。



  ●假货泛滥假古典家具海外回流

  阅甫斋斋人周默透露,近年来,有些厂家用进口的设备刨切珍惜的黄花梨、紫檀等木料,将近乎透明的单板(市场上叫木皮)贴于杂木或人造板上,再制作所谓的“古典家具”,欺骗收藏者。还有些地方生产的家具,不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也用化学黏合剂粘接,使得家具上的传统工艺含量荡然无存,在国际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由外贸公司收集广东、江苏、北京、河北等地大量仿制明清家具出口到香港、新加坡及欧美,当时一部分家具采用了做旧工艺。现在,国内明清家具价格飞涨,货源稀缺,有些人把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口到国外的仿明清家具再进口回来,当成古家具出售,美其名曰文物回流。

  ●缺乏标准木材属性未详细鉴定

  故宫博物院的科技部副主任曹静楼说,从各朝古典家具的式样、种类、结构到装饰、工艺标准、工艺水平、木材种类等等,都要有明确的标准。仅就木材标准来说,明清的家具到底是用什么木材造的?至今未能对它们的木材从植物科属上进行详细的研究和鉴定。

  ●专家建议成立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

  舒乙介绍,虽然中国古典家具产在中国,但国外对其的学术研究却更发达。美国成立了中国古典家具研究所,对中国古典家具的研究极其深入,甚至有专门研究中国家具秀墩上的坐垫上的刺绣的博士,出版的学术著作不但丰富而且水平高。现在,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这么兴旺,也有一批鉴定家,所以应该成立一个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进行研究、鉴定、普及工作。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