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深圳民藏显山显水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9-01


提起深圳的收藏,许多人也许不以为然,心想:这样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能有多少好藏品吗?其实不然。深圳民间收藏不仅藏龙卧虎,而且收藏热情也十分高涨。
近日,第三届民间文物收藏品鉴定会的火爆举行,即让众多收藏者感受到了深圳收藏的实力。参加此次鉴定会的北京市文物局副研究员华义武称,本来以为深圳是个新兴的移民城市,没有多少好藏品,没想到参加了鉴定会之后,才发现这里的收藏真是卧虎藏龙。据主办方最后统计,本届鉴定大会一共鉴定了2000多件民间藏品,参与人数超过1000多人。藏品涉及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陶器、钱币、古家具、奇石、石雕等数十种,其中有200多件藏品可以称得上是珍品。
据业内人士称,在深圳,一些收藏者家中所藏的“宝贝儿”,让博物馆人士也“自叹不如”。比如深圳一位张先生,他业余收藏古玩20多年,其珍藏的两组“雕瑞禽纹笏板”,就让业内人士大开眼界。该笏板每组9件,共18件,高30厘米,和田玉制,是西汉时期官员们上朝时用的物品,甚为珍贵。笏板上还记录着大臣要进谏的奏议和用来回答皇帝的提示。职位高的大臣用象牙板和玉板,职位低的臣子用竹板或木板。一位从事文物工作的专家评价,张先生的笏板分文、武两组,分别为汉代时文职与武职官员们上朝时所用。这组笏板雕刻精美,保存完整,我从事文物工作40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他认为,根据这组笏板可以推断,官员上朝笏制和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官职并非起源于明清,这为他们研究探讨汉代的笏制和了解当时的官职制度提供了真实的实物资料,可谓是一组罕见的珍品。
乘着眼下全国收藏火热的劲儿,许多深圳人也赶上了这一趟,他们不仅喜欢收藏,而且更注重收藏的质量。而收藏者自身的收藏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十分注重藏品真伪的辨识。如今,一些参与过鉴定会的专家就称,与以往相比,现在的鉴定会上,赝品少了,珍品多了,人气也旺了。这说明市民对收藏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一位资深鉴定专家说,以前,鉴宝活动上,经常发生令他啼笑皆非的事。比如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他一共看到了10幅《清明上河图》,持有者个个都说自己是真的,但经过鉴定,10幅都是赝品。那个时候,深圳市民藏宝热情很高,但藏宝知识却十分欠缺,但如今他们辨识真伪的能力却较以往增强了。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深圳尚缺有规模、上档次的收藏品市场,这十分不利于深圳收藏的健康发展。与北京、上海的古玩市场相比,深圳的古玩市场普遍规模偏小,货品档次不高,稍微有几件像样点的东西,价格高得离谱,几乎可以赶得上拍卖价格了。为此,专家也提醒深圳市民,目前在深圳古玩市场上流通的玉器、陶瓷、铜器等,有的虽然年份很长,但多为普通的民用品,仅仅具有历史价值,而少有艺术价值,在市场上售价相当低廉。因此,市民不要光凭卖家吹嘘年份久远就盲目投资。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