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的艺术激流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3-10-27]
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夺目光彩,不仅仅来自戏剧和音乐舞蹈,也来自美术。这几天,2000上海双年展使国内美术界大为振奋,它的名声已经远播海外。假如您想仔细地看完双年展所有的作品,恐怕得花上一整天,您还得接受一份惊奇,因为那些体现当代国际艺术潮流的展品,将更新您以往对美术的知识和理解。
上海美术馆,南京路两侧的新馆和老馆同时布满了双年展的展品,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这座飞速发展的都市里,用新颖和多样的形式,共同展示着当代艺术的幻想。这样的气派和胸怀,在以前的国内美术展览中未曾见过。参观的人群如河水般流淌着,他们中有不少人专程从外地甚至海外赶来。
非洲的土著音乐和人声,把观众引到一间漆黑的屋子里,这里正在放映南非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的录像作品《影子队列》。当代艺术跨越了静止的绘画和活动的影像之间的界限,将所有具有表现力的手段都吸收过来。屏幕上,走动着一列列造型稚拙的人物,有点像中国的皮影,却不时出现一只俏皮的眼睛特写。艺术家的精心剪辑,使人们感染到非洲民族精神的强烈力量。
在中国艺术家赵半狄的系列摄影中,他和一只玩具熊猫不断地对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出惊奇,在这里,当代的艺术家不再是客观的描绘者,而是走进作品成为一个角色。这些作品已经布置在上海的淮海路和浦东机场,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
中国艺术家在双年展中显示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北京画家展望用银光闪闪的不锈钢复制巨石,然后放入蓝色的大海漂流。这件名为《跨越12海里》的行为与环境作品,让浩瀚大海成为画布,而捡获巨石并继续投入海中的地球村异国乡亲将成为作品的共同参与者,整个构思相当巧妙和有气魄。在展厅中人们通过录像目睹了实施的全过程。
上海女雕塑家陈妍音展出的装置作品,是在一张长桌上放满玫瑰花,空中无数个写着治疗方法的输液袋把管子垂到花中,然而随着展览一天天过去,花会渐渐枯萎。这件名为《一念之间的差异》的装置提醒少女们,不要轻视人生。作品很好地表达了生命和青春不可挽回的客观事实。日本画家宫岛达南的《漂浮的时间》则将永不停息的计数器数字投射在一块荧屏上,注视着荧屏上数字的舞动,人们会产生各种奇妙的联想。这两件作品都成功地把不可视的时间流逝,演化为可视的艺术过程。
当代艺术以包括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在内的无限广阔的表现手段,在无限广阔的背景上,关注着当代人面临的各种问题。前瞻性、实验性、参与性和启示性是本届双年展给记者留下的深刻感受。双年展艺委会成员、上海油画家周长江对记者说,科学需要实验,艺术也需要实验。中国实用美术的不发达,与实验艺术的不发达是有着一定关系的。有些实验性的艺术,人们也许一时难以接受,但对未来或许是有用的。
一座伟大的城市应当有海纳百川的气概和胸怀,本届双年展正反映了上海的气概和胸怀。这正如日本美术活动家清水敏男说的:“在上海,从内往外,从过去到未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不同价值的潮流像漩涡般地融合在一起,充满着活力”。“这次展览可以说是上海变化理所当然的成果”。
来源:新明晚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