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麻利──收藏逾亿元古董的泰华富豪后代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6-23



图:明代月洞式门罩架子床,价值二千万元




在广州芳村「广东国际收藏艺术交流交易中心」,中国著名收藏家麻利新近开设的「恒古斋」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收藏爱好者光顾。在「恒古斋」和邻近的展馆里,麻利向笔者展示了他收藏的稀世珍宝:开价六千万元人民币一对清代雍正年珐琅彩花鸟蒜头瓶、价值千万元以上一只的明代永乐年青花缠枝莲扁壶、价值一千万元一张的清代早期海南黄花梨云龙纹罗汉床、价值二千万元以上一张的明代月洞式门罩架子床、价值五千万元一件的清早期「凤在上」黄花梨多宝格……这些珍贵的收藏品,既有他家祖上传下来的「传家宝」,也有他近二十年来斥资数千万元搜购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收藏品。作为酷爱古代艺术珍品的泰国华人巨富后代,如今麻利收藏的黄花梨和紫檀古董家俬过百件(套)、古董瓷器上千件、古代玉器六百件,这些古董总值逾亿元人民币。

曾外祖父是泰国四大华人富豪之一

麻利说,他的曾外祖父陈鲁生是泰国曼谷五福公司的创始人,也是当年泰国四大华人富豪之一,在泰国拥有码头、港口、货轮以及连片的商业城区,在中国广东澄海老家有两座大宅。陈鲁生热心收购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清末民初时期,每年都用大船,将收购自海外的中国家俬、瓷器、玉器、金银器皿、字画等艺术珍品,从泰国运回澄海老家,而陈家子孙历来对中国古代艺术品情有独钟,收藏了大量古董。

「文革」期间陈家虽屡遭洗劫,但仍有部分珍品被保留下来,这得幸于陈家在澄海的那两座能容纳几十户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譬如上述提到的「凤在上」黄花梨多宝格,行家认为它是清代早期某位皇太后使用过的珍稀家俬,后来被陈鲁生巨资收藏,在「文革」浩劫中,这件多宝格家俬上存放的金银珠宝和高丽参等贵重物品都被拿走了,庆幸的是拿走金银珠宝的人不识宝,留下这件比金银珠宝更加宝贵的古董家俬。

两辆单车换得稀世黄花梨龙床

麻利幼年时代在澄海外婆家度过,从小耳濡目染,受到家中收藏文化氛围的熏陶,同时又受到舅舅们擅长书法绘画技艺的影响,培养了他的艺术情操。大学毕业后,麻利每年都回澄海探亲,与舅舅们共同享受祖传古代艺术收藏品带来的无穷情趣。

在诸多藏品中,麻利对明末清初时期的黄花梨云龙纹六柱架子床尤其钟爱,一直想自己拥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的时期,他曾试图向舅舅们讨要未果。后来得知舅舅们梦寐以求上海凤凰牌双杠自行车,就想方设法向当时职任地区商业局长的父亲要得两张那个年代十分稀缺的自行车供应票,并倾尽自己的所有积蓄购买了两辆凤凰牌自行车,与舅舅们交换得到这张稀世龙床。

此后,麻利省吃俭用,每当略有积蓄,就向父亲讨得一些供应票证,先后购来上海牌手表、上海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红灯牌收音机等当时的紧俏商品,与舅舅们交换了一些黄花梨古代家俬、瓷器、玉器等藏品。

麻利说:「后来,舅舅们被我对古代藏品的痴迷与执著所感动,陈家的传家宝只要是我喜欢的,舅舅们都赠送给我。」

知恩报恩的麻利,一直不忘经常孝敬舅舅们,日后还资助舅舅们购买新房。

师从国家文物泰斗孙学海

一九九三年,麻利离开国有企业,「下海」经商,做过房地产、进出口贸易和加油站等生意,收入颇丰厚,于是开始大量购买收藏品。

刚走上藏宝之路时,麻利也有上当受骗买到假货的经历,他曾花十六万元买过一只声称「元青花」的瓷瓶?品,也曾花过二十八万元买了三件假冒「宋代」的新疆和田玉雕件,至今他还将这三件玉器雕件作为教训摆在家里。

为了提高监赏水平,麻利常常利用节假日和出差的机会,经常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参观,并购买大量专业书籍,除了自己刻苦钻研外,他还经常与同好交流探讨。他曾多次亲自驾车专程到江西景德镇多家陶瓷厂,考察研究陶瓷器的生产制作过程,访问当地的陶瓷艺术家,向他们学习仿古陶瓷与古陶瓷真品的差别,并拜访做假做旧的「名家」,看他们怎样造假,从中悟出真与假的差别。

随著收藏监宝技艺与日俱增,麻利收藏的古瓷古玉珍品越来越多,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二○○四年麻利获得中国首届收藏文化博览会金艺奖,成为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国十大收藏家之一。

随后,麻利结识了国家文物监定泰斗、国家文物监定委员会委员孙学海,想拜孙学海老专家为师。二○○四年,孙学海约麻利到了北京古玩城,边逛边指著一件件古玩,让麻利辨别真假、判断年代,包括一些没有底款难以断代的瓷器。孙学海大约让麻利看了二十多件瓷器玉器,麻利凭著扎实的监赏功底,一一准确回答。孙学海感到非常满意,于是正式宣布收麻利成为他的入室弟子,把他宝贵的监藏经验传授给麻利。

四请玉观音再逢瓷妈祖

在锲而不舍的藏宝经历中,麻利从民间搜购得不少珍品,其中收藏明代新疆和田玉观音像和明代德化瓷妈祖像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

一九九四年,麻利获悉:国民党一位当年撤退的师长的后代拥有一件精美的明代新疆和田白玉观音立像。麻利闻讯赶到师长在安徽乡下的老家,可是主人藏在地窖的玉观音,连看都不让麻利看一眼。然而麻利并不气馁,一趟又一趟地远道而去拜访,终于打动了主人,先是从地窖将玉观音请出给麻利观赏,后来终于开价二十八万元答应将玉观音转让给麻利,麻利一分钱也不讲价,如获至宝将玉观音请回家中。

麻利手捧四赴安徽乡下请回的玉观音向笔者展示说,这件白玉观音面部表情慈祥,身段比例准确,做工精美,年代特征很明显,是十分难得的明代新疆和田玉精品。

一九八八年,麻利在外贸公司当经理、兼任公司属下一家中外合资皮具厂董事长,外资方派香港人蓝先生当副总经理,双方合作愉快。一次,麻利到香港,蓝先生请麻利到家中作客。当麻利走进蓝家时,供奉在书房内的一尊白釉瓷妈祖像,顿时深深震撼了麻利:这尊魅力无穷的妈祖像通体施白釉,呈象牙白色,釉面纯净莹润、凝脂似玉,给人以强烈的质感之美。妈祖慈祥地坐在太师椅上,面带笑容,头戴龙冠,双目微闭下视,眼角略上挑,巧鼻樱嘴,双耳长阔,容貌端庄秀丽,表情温良娴雅。

蓝先生说:他家祖上清代在新加坡开有百年老字号当舖,清末时期,有一位在新加坡做水产品生意的福建乡亲生意失败,拿著这尊妈祖像到蓝家的当舖典当,蓝家人很喜欢这妈祖像,而水产商再也没有来赎,妈祖像就成了蓝家的传家宝,后来随蓝家移居香港。

麻利说,这妈祖像太难得了,太漂亮了!离开蓝先生家后,麻利查资料证实,此尊妈祖座像属明代晚期作品,出自被誉为「瓷圣」的瓷塑艺术大师何朝宗之手。麻利后来探询蓝先生是否可以转让,但蓝先生坚决地说:「这是传家宝,不能卖。」

过了十多年之后,二○○四年蓝先生要投资项目,可是资金周转不灵,于是他拿著妈祖像找到了麻利,麻利立即按蓝先生的出价,花了上百万元,请了这尊妈祖像。为此,麻利倾尽了所有的积蓄,甚至卖了大部分股票。

开阔心胸转向「以藏养藏」

随著收藏品越收越多,麻利逐渐感悟到,他过去「只收不卖」的收藏之路行不通。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拥有再多再宝贵的珍藏,也仅能拥有短暂一生的时间;收藏家要有宽大的胸怀,曾拥有就应知足了,卖掉一部分藏品,既为「以藏养藏」,也为收藏品可以更好地传播交流。他说:「能出这么多钱购买我的珍藏的人,一定会和我一样好好珍惜这些藏品的」,「独乐乐,不如与人同乐」。

于是,麻利开店出售个人珍藏。二○○四年,麻利在深圳开了他的第一家文物商店「恒古斋」;二○○五年,他又在广州芳村「广东国际收藏艺术交流交易中心」开了第二家「恒古斋」。

麻利还筹备拍卖一部分家藏的黄花梨古董家俬,筹款开设私人博物馆,向公众展示他的收藏品。同时他还计划出版明清家俬、瓷器、玉器等三本收藏类的书籍,向大众传播他的收藏监赏经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