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刺绣的起源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6-21



龙凤虎纹绣罗



  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那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尚书》说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上衣六种花纹,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下裳六种花纹,为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共十二种花纹,称十二章。这里至少有两种是刺绣的(指黼黻)。周代《礼记·祭义篇》中说“古代天子诸侯都有公室养蚕。蚕熟,献茧缫丝,把它们染成红、绿、玄、黄等色,以为“黼黻文章”(即用不同色彩的丝线,在礼服上刺绣成各种图案)。据《辞海》,“黼(音辅)”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黑半白的花纹;“黻(音符)”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青半黑的花纹。至于“文章”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已成为一个词汇,意思非常明白,但在古汉语中,却别有含义。用青、红两色线绣称之为“文”,用红、白两色线绣称之为“章”。实际上,“文章”二字古意为锦绣,后来转义喻文。“文”的另外一个意义是指画,同“纹”。《礼记·月令篇》说“文绣有恒”,据注释“文,是指画,古代祭祀的礼服上衣是画的,下裳是绣的”。总之一句话,刺绣发源很早,古已有之。

  目前能看到的刺绣实物最早的当然要数荆州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了(见上图)。这是一幅罗地上用锁绣法表现的作品,保存完好。另外还有同墓出土的龙凤纹绣绢、湖南长沙烈士公园出土楚国刺绣,也保存得很完好,这是认识古代刺绣的最好资料。在稍后的汉墓出土文物中,绣品更多了,如马王堆西汉文物中就有绣花绢绵袍、黄绣花袍,所用绣线极细,是前所未有的。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杨丹)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