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邮票上崛起大产业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4-19]
4月12日,第四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隆重开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客商云集郑州。
当晚8点,一场精彩的招待文艺晚会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当许多嘉宾拿着入场券进场时,都对手中那张颇具创意的小卡片发出了赞叹:在入场券的一面是印刷精美的投洽会会标,另一面则是贴了邮票的邮政明信片。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小小组合,却使得这张明信片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纪念意义;
4月10日,在投洽会分会场洛阳,第24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幕的同时,个性化邮票《千枚牡丹》在万人汇集的国花园西广场撩开面纱,国色天香的牡丹搭载精美绝伦的个性化邮票,成为洛阳继《洛神赋图》之后的又一张“城市名片”走向海内外;
而作为投洽会另一个分会场的漯河市,则早在3年前举办首届中原食品节时,就借助一枚《小商桥》邮票,将“食品工业名城”的美誉远扬四方……
在人们印象中原本只是邮寄资费标识的邮票,以其千变万化的精美面孔、无限包容的丰富内涵,和蓬勃发展的地方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便具有了非凡的价值与意义。
这是一种文化的融入,更标志着一个新兴产业在河南的蓬勃兴起。
地方文化的“土特产”
“伴随着集邮事业的发展,邮品开发与经营已经成为河南省继广播影视、出版之后,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的第三大文化产业。”河南省邮资票品管理局局长、集邮公司经理秦国生博士说这句话的时候,底气十足。
的确,细想一下,不难发现,近年来,集邮文化已经融入到河南社会经济的诸多领域,集邮产品也已随之走上了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的大舞台:
自1999年以来,每年都有河南题材的新邮票发行。选择“邮票搭台,文化擂鼓,经贸唱戏,促进集邮与地方经济共赢”这种途径,河南已有14个省辖市先后一次或多次举办了规模空前的邮票首发式。邮票首发式成为各地政府组织重大经济、文化等活动的有效载体,让“国家名片”成为“城市名片”,更是每个在开放中迅速崛起的中原城市宣传自己、推广自己的最佳选择———
1999年4月19日,《钧窑瓷器》邮票首发式使整个禹州市万人空巷,首发后一个多月拉动钧瓷产值1.2亿元;2000年4月30日《木兰从军》邮票首发式再次盛况空前,商丘市的木兰文化节和经贸洽谈会形成意向金额16亿余元,此后,木兰文化节每两年在邮票发行日举办一次;黄河水电工程、三门峡大坝和小浪底纪念邮票的首发,实现了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与地方经济的有机结合和互动;在三门峡大坝邮票首发现场,有5万余人参加首发式;《汝窑瓷器》邮票首发推进了汝瓷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中国古桥·小商桥》一枚邮票使河南省政府主办的中原食品节每年于邮票发行日在漯河举办,推动漯河食品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2004年10月18日,旷世之作《清明上河图》邮票首发式和河南省菊花节同时举行,开封市政府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小邮票拉动了汴京大旅游。2005年10月18日,中国开封菊花花会开幕,《百枚菊花》个性化邮票也于当日首发,百朵怒放的开封名菊和百幅吉祥的“福”字在方寸之上与满城菊花争艳,再次使七朝古都香飘海内外……
与各地文化经济密切相关的系列邮品迅速成为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土特产”,被各地政府、企业作为地方形象宣传的首选礼品,送往四面八方。通过多种多样的各地题材邮票首发,各地利用邮票宣传了地方人文和经济建设成就,企业利用邮票首发舞台宣传了形象,促进了发展,集邮文化得以普及,邮政树立了良好信誉形象。巧妙的市场运作,使多方利益于小小方寸间实现共赢。
小邮票拉动大经济
自1998年邮电分营以来,河南省集邮公司转变观念,大胆地进行改革,重新对集邮业务进行战略定位,以邮票为文化载体和核心价值支撑,面向广阔的市场,实行差异化经营战略,推进集邮文化产业模式的逐步建立,成功实现了传统集邮业务的转型。
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河南集邮公司组建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集邮专业团队,有效整合全省多个学科社会学术资源和艺术装潢设计资源,各类专业专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专业智囊团,支撑了集邮文化产品的研发。使集邮文化产品创意、策划、编辑、设计开发均达到正规化、专业化、精美化。
他们改变邮品的单一收藏功能,大力扩展产品类别,不断创新产品形式,全面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几年来,相继推出了“集团形象邮票年册”、“集团形象邮票专题册”,实施邮票与金银币(制品)、钱币、书画、古钱币相结合的多元战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结合“节日消费”特点,在全国首创研发“中秋节邮品”和“春节邮品”,开全国集邮行业节日邮品规模效应之先河,在市场上受到青睐。
通过实施以集邮为纽带的产品多元化战略,形成了集邮产品三足鼎立的格局:以集团形象邮票年册和集团邮票专题册为代表的定向包销邮品占全省集邮品一半;以中秋、春节为代表的节日专题邮品占四分之一左右,常年以年册、生肖类邮品等为代表的畅销邮品占四分之一。同时,他们开发的系统的专题邮票、邮票与金银制品、邮票与人民币、邮票与字画、邮票与古钱币五大精品系列产品,在市场上也颇具竞争力。
截至2005年底,国家邮政局7年共发行河南题材邮票19套,通过与各级政府联合举办邮票首发式,实现邮票搭台经贸唱戏,7年来共在郑州、洛阳、开封、商丘等14个省辖市及登封、民权、上蔡等9个县市举办了规模宏大的邮票首发式。他们还利用邮资信封、景点邮资明信片门票等,大力宣传河南旅游资源。目前,河南全省已有90多个景点使用邮资明信片门票。
目前,河南集邮公司已为18个省辖市级政府、70多个县级政府和近2000余家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一次或多次开发了集团形象邮票册,为各企事业单位、先进个人等制作个性化邮票近20万版。连续5年,河南首创规模发行《集团形象》邮票年册,在全国形成规模开发,销量持续位居全国首位;中秋、春节系列高档集邮文化收藏品在全国独领风骚。每年为客户量身定作的个性化邮品近千种,居全国首位。河南省集邮文化收藏品种类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
来源:经济日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