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尘》 水彩画 侯伟

《蓝色记忆——压手戏》 水彩画 毛娜

《蒙山》 水彩画 王辉林
——写在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上
近20年是我国水彩、粉画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作者队伍迅速扩大,作品数量成倍增加,创作整体质量稳步提高,作品的表现领域更为广泛,形式和艺术语言更为丰富,被公认为可由小画种跃居大画种之列。今年9月28日在河南郑州揭幕的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作品的整体水平又有较大的提高,标志着我国水彩事业已步入一个繁荣的新阶段,展现出我国水彩艺术创作的可喜局面。刘大为同志评价说:“水彩画全面提高,大幅度前进”。高度概括了当前水彩画发展的态势。
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展出的300件作品是在全国各地送来的2700多件参评作品中经过反复比照、严格评选出来的,有四大特点:一是作者面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数量之多也超过历届水彩画展。二是生面孔的年轻作者多了起来。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水彩画专业和研究生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水彩画作者,我国水彩画后继有人。三是题材广泛,作品充满生活气息、真情实感。四是刻意制作、玩弄技巧、滞腻乏味的作品少了,空灵流畅、强调画意的富有“水彩味”的作品多了。
本届展览距去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水彩·粉画展的时间不长,给展览创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仍不乏好作品。李意淳的《学院旧区》、女画家毛娜的《压手戏》、丁寺中的风景画《徽州系列·丁村明月》、陈坚《走进帕米尔》、侯伟的《空尘》等都十分突出。这些作品都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当代性,健康向上,立意深远,形式风格多样,百花齐放,争妍斗艳,给观众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水彩画原属西洋绘画,而其又与我国传统水墨画有着亲缘关系。作为夹杂在油画与中国画之间的中间地带,水彩画有着极大的兼容性。近年来,随着水墨画家、油画家、版画家乃至雕塑家加入水彩艺术中,大大地拓宽了水彩画的语言表现力和艺术张力,使水彩画得到空前提升,就水彩画技巧和造型能力而言,当下的中国水彩艺术已雄踞世界高水平行列。
诚然,中国的水彩画是一个发展中的画种,成规模的高水平的画家群体尚未形成,能载入史册的精品力作也有欠缺,与其他姐妹绘画艺术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有待持续的艰苦努力。有句老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发展中国水彩,当然也要走民族的道路。我国水彩界的领军人物黄铁山在总结近年水彩艺术的形势时,强调“当前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创立中国特色的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有自己审美体系的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创造中国式水彩画,一要树立民族风格和中国气魄,二是水彩画要极大地发挥和突破,在充分汲取姐妹艺术长处的同时,保持水彩画的本体语言特色;三是要弘扬创新精神,强化个人风格,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四要克服模仿,在注重水彩画技艺的同时,更要注重作品内涵意境,从技术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五是加强水彩画的理论研究,构建一整套中国特色的水彩理论体系。通过种种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将雄踞世界水彩之林。(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委员,全国美展水彩画评委,《中国水彩》主编)
(信息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蒋振立)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