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老矿区画家郝友友以火为“墨”传承烙画文化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7-04-20
石家庄4月19日电 (曹语童 俱凝搏)一块木板,一支烙铁。64岁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烙画研究协会会长郝友友手拿灼热的烙铁,全神贯注地在木板上或轻或重地慢慢描绘。烙铁与木板一经接触就会飘出淡淡青烟,随着“嗞嗞”声,青烟消散,木板上一栋民宅的立体轮廓渐渐显露雏形。
  从事烙画创作已有41年的郝友友,自称是土生土长的矿区人。他说的“矿区”是地处晋冀两省咽喉,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区西部的井陉矿区,以丰富的煤炭资源享誉全国。
  1947年4月17日,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解放,为解放石家庄和中共中央入驻西柏坡,以及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70年后的4月17日至19日,为纪念井陉矿区解放70周年,河北省级非遗“联庄会”诗词书法展、“矿区记忆”老照片、书画作品展等活动轮番登场,集中展示解放后矿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发展足迹。
  17日,郝友友携80余幅作品归乡。这位衷情于在木制品上创作,多幅作品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等多项大奖,并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举办过个人烙画展的老矿区人称,他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想将矿区的风土民情逐渐向外界传播。
  如今,在美国纽约、洛杉矶、华盛顿和日本东京等地举办过个人烙画展的郝友友,已将烙画文化和井陉矿区的风土民情带到国外。
  据郝友友的徒弟刘斌说,师傅带着他写生,扎进山里住了一个多月,这份对故土的热爱让他难以忘怀。
  郝友友在谈到烙画的创作过程时说,烙画古称“火针刺绣”,是一门传承了千年的艺术,以火为“墨”,用火烧热特制铁笔,在物体上烫出烙痕作画。烙制者讲究火候、力度,在物体上以炭化的程度呈现出浅褐色、深褐色和黑色等色调。
  “事实上,烙画的创作并非易事。”郝友友称,烙画讲究轻重缓急,深浅浓淡。一支“铁笔”在手,通过变压器控制温度,下“笔”的力度和时机都决定着画作的质量,否则功亏一篑。
  在他的身后,是他创作的一幅幅褐色与白色相交织的烙画,乡间、田野、草垛前等景象都是令他灵感迸发的“源泉”。“如今烙画中的老房子和石磨早已被钢筋、水泥所替代,希望后人看到会丰富大家对环境和对自然的认识。”
  从1975年与烙画结缘至今,老人对烙画保持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艺术传承下去,“这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一蹴而就,无论过去多少年,我都会把这个艺术传承下去,做就要做好,甚至要做的更好。”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