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画界的“大家”应向全国推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10-12]
日前,张继馨先生新书《颠倒葫芦》首发及艺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文联副主席高以俭到会祝贺,称赞画家“绘画出众,艺术卓越,著书立说,德艺双馨”。著名画家喻继高、著名书法家言恭达、著名诗人丁芒、美术评论家丁涛,以及江苏多家媒体记者等40余人与会,并吁请省政府向全国推出江苏画界的这位大家,建议在北京给张继馨老先生办个人画展、开艺术研讨会,以展示江苏画界的实力。下面是部分与会者发言摘录。
言恭达(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书法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
张老几十年来的艺术活动,对江苏乃至全国作出了很大艺术贡献,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责任感。省文联、省美术家协会对张老数十年对中国画,尤其是对中国花鸟画的精心的研究,以及非常的艺术创新和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对他坚持做有道德的艺术家的人文精神表示敬佩。在张老身上,有着传统文人的精神,透过笔墨可以看到他的人格本质,即中国文化人那种随着历史变迁、时代运动,自觉为社会担起更多社会责任的形象。现年80岁的张老先后举办个人画展40余次,写了40本书,他说还有7本书要写。一位八旬老人,还在雄心勃勃规划以后的艺术道路,这种精神在江苏美术界值得提倡、推崇和学习。张老是一个只管攀登、不问高度的人,他在艺术的攀登上从来不为社会上的“名”与“位”所累,也不考虑以后的“身后名”。
读张老的书,看张老的画,无论其画技、画论,还是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对于当今江苏书画界都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借鉴。他的笔墨造诣非常全面、丰富。绝非用“用功”、“尽力”这种词所可注释的。张老绘画,继承的不是单一的传统笔墨技法,他的画里不乏“老师”的影子,但更多的是表述他自己的“语言”。他那些画史、画论方面的著书立说,对当今中国花鸟画创作有着非常强的指导性,能启迪人们的绘画思路。张老能从实践角度、理论角度和美学高度指导绘画创作,这正是江苏美术界尤要借鉴的。张老的花鸟画成就与江苏一些已过世的大家一样,传统与未来皆有。在当代吴门画派中,张老的画作极有生活情趣,小虫、小鸟栩栩如生,花草惟妙惟肖,这是他深入生活、贴近生活、关注民生、关心时代的结果。今天发行的《颠倒葫芦》,包括刚才张老所表述的写作初衷,都体现出这么一种责任感。正是这种对时代的关注,使他有了一种原始的冲动和继承传统而创新的动力。张老对我们的时代,对我们的党,对我们的生活都怀有感恩的情愫,故而在艺术创作生涯中体现的是人格和责任。我想,今天研讨活动重要的意义也就在此。
喻继高(著名工笔画大家、中国工笔画研究会副会长):
吁请省政府,有必要向全国推出江苏画界的大家,我认为首先要在北京给张老办画展、开研讨会,借此让更多人了解江苏画界的实力。看了《颠倒葫芦》,不禁肃然起敬,这本书是对真善美的呼唤,都说杂文是治疗社会疾症的一剂良药,而张老的文章是治疗画坛的社会疾病的。张老书中这样的文字在美术界并不多见,可以说是为画坛的正气而呐喊。
张老是我佩服的大家,他的花鸟小写意在江苏无人出其左右,在全国也罕见。他笔下的一系列昆虫非常生动,画坛没有人能有这等功夫。这都是他年轻时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上个世纪50年代初,我在苏州亲眼目睹他不打草稿,4天就画出4尺整张的工笔花鸟画。了不得!80年代,金陵饭店邀请省内外十几位名家笔会,其间大家合作一大幅画,由于事前没有沟通,也无草稿,个人信马由缰,东涂西抹,结果无法收拾。眼看画作将要报废,张老凝神片刻,执毫蘸墨一番收拾,居然成了一幅让人眼亮的力作,后经徐邦达题款,即成金陵饭店收藏的佳品。
丁 芒(著名诗人):
江苏画坛要搞上去,一定要推出张老这样的人才。忧国忧民,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精神,这本书的实质内涵表现出张老忧国忧民的精神。张老这本书其实也是一本社会教科书,对社会进步必然起到推动作用。张老针对艺术市场弊端,揭露假丑恶,体现出艺术家的责任心。张老笔墨好生了得,书中他以一个大画家的眼光审视画坛与市场,文虽短,然一事一议一画,说理透彻、精辟,这样的文字在美术界很少见。它是一种诊断、一种药方,是正与邪的斗争。要把江苏美术振兴上去,就要拿出有分量的作品,推出有本事的画家,千万不能误把庸才当天才。
丁 涛(美术评论家):
我从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画坛评论家对中国书画界的冷峻而客观的评价。张老认为,彩色的沙滩看起来五颜六色,里面却是空洞与枯燥。这是对中国书画界现状的一个很严肃的批评,实际上现在我们每个书画家都已感受到了中国书画界的人文精神的流失。现在说起中国书画,到底还有哪几个“后来者”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有几幅“后来的”画作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华呢?这需要我们引起警惕和重视。说到底,中国书画界人文精神的流失,最后还要由中国的书画家自己来捍卫,自己来重建,自己来振兴,真正让中国书画立足于世界,并称得上是最精彩的艺术。因此,书画家如果对中国书画有历史责任心,就应充分注意这个问题。张老就是关注并切入这一问题的典型。另外,50年来中国的文艺评论界与艺术科学界尚未有专门研究“艺术的形象失败”课题,而这在国外是有的。在中国书画界,从来就是歌功颂德。如今,张老在这方面率先开了个好头。
李中华(南京军旅诗人):
以诗论事言志:“诚信为人本,霜毫不染尘;祛邪真正意,浩气满乾坤”。
吴门画派巨擘张继馨:
各位书画界的朋友,本来这个首发式是在北京举办的。这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江苏美术界和很多媒体的支持,首发式也得到了省文联和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我写书的时候得到了画友们的支持,但也有不同的声音,甚至有人叫我不要写,说你揭露画坛与市场很多的阴暗面,以及画家与画家之间、画家与画廊之间、画家与经纪人之间的矛盾要吃亏的。但是,我自有想法。书中所举的很多例子,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而是这几年我在外面听到看到的或自己碰到的。这本书对“画市”假李逵的揭露还只是鸡毛蒜皮,冰山一角。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书画家们苦熬、奋斗了几十年,画被市场认可了,有人挖空心思想得到你的画。他说他喜欢你的画,很敬重你,要收藏你的画,但又不按市场规律行事,总想空手套白狼。对于这些我觉得就是要揭露!
有人要画,声称给者是与人为善,不给者则遭百般蔑视。但是,“与人为善”是要有原则的,比如扶贫救灾要捐献作品,我认为就要给。再比如,哪个画家的作品市场行情看好,假冒的画作就会在市场上不断出现,连北京的一些大型书画拍卖会上也假画不断。有些拍卖行明知是假的还要拍卖,实在是唯利所图,道德沦丧。我把首发式放在南京开就是希望请大家来议论这些事,以引起社会关注,推动书画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金陵瞭望 (蔡宁 金夫)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