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司母戊大方鼎“回家”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9-28



9月19日,庄重而盛大的“司母戊大方鼎故里展”迎接仪式在古朴而幽静的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门前举办,专家学者及部分安阳市民代表参加了欢迎仪式。

9月18日,离开故土59年的司母戊大方鼎在4辆武装警车的严密保护下,离开北京回到了殷墟,随之返乡的还有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妇好墓珍贵文物。

安阳市委书记靳绥东介绍说,为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对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后一次考察评估,提高殷墟遗址的可视性,安阳投资2800万元建成了殷墟博物馆,并决定从国家博物馆借展司母戊方鼎和妇好墓出土的文物精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阳市与国家博物馆签订了借展协议,借展期限为3个月。

有着“国之重器”之称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体现我国殷商时期中国青铜业的技术水平,在中国文明史和世界青铜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欢迎仪式上,此次活动的倡议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安阳考古工作站站长唐际根博士讲述了“司母戊方鼎”的身世。3000多年前,强大的商王朝在安阳殷墟定都,“司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所铸的青铜器,是1939年3月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村民发现的。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大鼎存放在安阳县政府,后被移到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现在的南京博物院)。新中国成立后,司母戊方鼎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其外形被博物馆定为馆徽标志,并成为镇馆之宝。

司母戊大方鼎的发现者、保护者,今年已85岁高龄的吴培文老人被请到了欢迎仪式现场,并被特许抚摸大鼎。当年为了不让日寇抢走,大鼎在他家的院子里埋藏了整整7年。他说,“和大鼎一别就是59年,分别时兵荒马乱、国破家亡,现在国富民强,我又能和它见面了,心情特别激动。”

7月在南非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殷墟被列为明年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唯一审议项目。“司母戊鼎故里展只是一个契机,我们将加大各项工作力度,确保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靳绥东说。




新华社记者桂娟报道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