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无锡江阴发现包公双面石像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8-25



无锡江阴祝塘镇最近发现一尊包公双面石像,此石像高五十六厘米,宽二十六厘米,同包氏宗谱上所记述的身穿长袍﹑腰束玉带﹑神态威严的包公像进行对比,竟然如出一辙。
  据中新社无锡八月二十四日电,包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大清官﹑大忠臣,素以“包青天”的美誉而家喻户晓,老百姓更习惯称他为“包公”。包拯生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即公元九九九年,他虽为官祗是二品,在民间却逾千年而享有盛名,至今不衰。

  不久前,无锡喜爱古物收藏的周森树老先生去邻近的江阴祝塘镇文林办事,偶然在一农户家发现了被村民用来压河边鸭棚网的这尊包公双面石像,引起了浓厚的兴趣,并对此进行了考证。

  包公曾在河南开封做官,何以与江阴有渊源﹖据史料及江阴文林“包氏宗谱”记载,包拯之孙包钦于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年)自合肥随驾南渡,避战乱先到句容,后定居江邑西顺乡(今江阴文林)。民间更流传著包公七世孙﹑南宋经学家包天麟为纪念先祖而刻制石像之说。发现石像的周森树老人认为,这尊包公双面像极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那尊石像,对研究包氏宗族的迁徙提供了一个佐证。目前,周森树已将该石像妥善保管,并与当地有关部门接洽石像安置地点。

  江阴发现的包公像为什么是一尊双面像,而且两面的图案各不相同却又极其神似呢﹖据当地的包姓老人介绍说,在以前文林的包家祠堂里立有一块包公的家训碑:“后世子孙仕官,有犯髒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此间古物和收藏界人士称,包公双面石像正是包公对外清正廉洁,对内家教严明的一个明证,该石像的发现对于包公其人其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信息来源:香港大公网)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