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邦达被尊称为“国眼”,与已经去世的谢稚柳、启功等并称书画鉴定三大家,95岁高龄出16册文集自然十分欣喜

刚出版的《徐邦达集》中《古书画鉴定概论》第一册
昨日上午九时,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著作首发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此时也正值徐老95岁寿辰。
徐邦达被尊称为“国眼”,曾参与鉴定全国各大博物馆所有一级品和故宫全部一、二、三级藏品,与已经去世的谢稚柳、启功等并称书画鉴定三大家。
此套丛书命名为《徐邦达集》,除整理收录了徐邦达发表过的部分作品之外,主要是他从未面世的鉴考著作,书画鉴定界称之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全书共16册,分6个部分,分别为《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过眼要录》,《古书画伪讹鉴考》,《古书画家传记考辨》,《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重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
本次出版的两册为《古书画鉴定概论》和《古书画过眼要录》第一册。据该丛书编辑、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的赵国英博士透露,本套丛书的策划工作2004年3月已经开始,丛书原计划出15册,由于整理文字内容超过预计量,增至16册。一般丛书出版都是先全部清订再出版,但先生的书稿并不遵循常规,采取完成一部分就出版一部分的方式。因此,其余14册将在明年年底前陆续出齐。
此套丛书的封面由中央美院负责设计,别具匠心。设计初衷是既要与众不同,又要体现先生的儒雅,还要有生日庆典的寓意。每一册书封的字画都使用故宫原裱的,因为先生主要的成就基本都保存在故宫。
近期,徐邦达因病还在医院休养,因此未能到场。这在会议结束后两册新书会送给徐邦达过目。徐邦达夫人滕芳说,徐老现在虽不能说话,但是还能读书。昨天拿了一幅林逋《梅花书卷》赝品,让他判断,他还能清醒判断出摹本是否有价值。
昨日,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主持了会议。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中央美院薛永年教授等均与会并发言。
■众评徐邦达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是“国宝”
对徐邦达先生的重视,只有一个词可以概括,那就是“国宝”。他在诗词书画方面的成就和鉴定方面的成就,都可称为大家。他的一生更是贯穿于新中国的文物事业的发展中,他过目过全国各大博物馆所有一级品和故宫所有一、二、三级品。现在故宫的学术研究已经八十年了,我们决定由故宫博物院陆续出版学术系列文库。徐老的成就很高,因此,把他的著作出版作为一个开端。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我把他称作“国眼”
如果说代表国家踢球的叫“国足”,徐先生是书画鉴定界的泰斗,他是用眼睛去看的,因此我把他称作“国眼”。曾有评论界说,三大鉴定家中,启功先生是学术的,谢稚柳先生是艺术的,徐邦达先生是技术的。我不赞同这种说法。鉴定文物不只是技术性的工作,先生的鉴定方法是“鉴考结合”。鉴是说一个视觉的“看”,考就是学理的“论”,用这种方法得出结论才是科学的负责的态度。因为先生的观点是由亲眼看、亲自辨伪得来的。
●徐邦达夫人滕芳:人格决定命运
以前徐邦达总是对我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徐邦达。徐邦达出身富家,按理说解放后很难被委以重任,但当时国家文物局力邀他到故宫博物院从事鉴定工作。他问你们为什么选我?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信任你。从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你的为人———作为吴湖帆八大弟子之一,汪精卫做寿之时,老师让八人都写寿联,唯独你没有写,还说他是汉奸。”邦达说的这件事让我永远难忘,因此,我对邦达的感情还包含了对他人格的尊敬。
■小传
徐邦达,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蠖叟,祖籍浙江海宁,1911年生于上海。徐邦达出身于书画收藏之家,受环境的熏陶,自幼喜爱诗词书画。18岁时他从苏州画家李醉石学画山水,同时又从赵叔儒学古书画鉴别,后又入书、画、鉴三者皆长的吴湖帆门下。1950年到国家文物局工作。1955年转入故宫博物院。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央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顾问等。从事中国书画鉴定70多年,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画鉴定家和收藏家,有“华夏辨画第一人”的美誉。曾发现国家级珍品唐代临摹的怀素《食鱼帖》、郭熙《窠石平远图》,他所过目的《高呼与可》与《出师颂》等都已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