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古墓群现身东阳 填补浙江考古史许多空白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7-06]
6月10日以来,省考古所联合东阳市文物办在东阳巍山镇白坦村诸永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发掘出一批古墓群,墓葬时代为西周晚期、春秋战国和南朝,最早的距今2800多年。另外,还发掘了一座汉代的印纹陶窑址。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罕见的西周时期的人体骨骼,同时出土了包括原始瓷盖盂、原始瓷碗、印纹陶罐等实用器皿和玉珠等装饰物件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计10多种100多件。这是东阳市乃至金华全市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周古墓。
据了解,去年,省考古所和东阳市文物办在对诸永高速公路沿线勘察时,认为白坦村周围很可能存有古墓群。今年6月10日,考古人员进场,6月13日开始发掘。在炎热的天气下,经过艰苦的工作,目前已发掘出1号和2号两座古墓,其中2号墓已发掘完毕。
1号墓:有7具小孩骸骨
考古专家先在顾家山两坡间山坳处发掘出了一座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古墓(1号),该墓为浅坑,有50厘米厚的红烧土,墓底铺鹅卵石,极为精致。令人惊奇的是,里面尚存有7具小孩骸骨,但无其他陪葬物。目前,专家推测此处可能为祭祀坑,但因为没有器物出土,暂时无法确认。东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陈荣军昨天告诉记者,2800多年前,人类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陪葬作为一种风俗很普遍。因此,1号坑究竟是祭坑还是陪葬墓,现在专家们还没取得一致意见。1号坑后面还有一座大墓,未来两三天他们将进行发掘。发掘的结果,将有助于破译目前的诸多谜团。
专家认为,如果1号墓是祭坑这一推断得到确认,将填补我省考古史上的许多空白。据了解,东阳市文物办和省考古所准备邀请国内有关专家,来东阳考古现场研究分析。
2号墓:4具成人骸骨和100多件珍贵文物
同时,在麻车塘山还发现了一个大型西周土墩墓(2号)。该墓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考古工作者对这一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过六天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该墓葬现存封土有13米,墓室长12.8米,宽3.3米,不留墓坑。墓内存有成人骸骨,分布在四处,初步判定有4具。墓内陪葬物极为丰富,已出土了近百件原始瓷、印纹陶以及一批玉器饰品、贝壳。原始瓷的制作非常精致,釉色透亮,质地精良,形态各异,品类丰富,豆、碟、盘、碗,应有尽有。小的只有4厘米,大的有30厘米。装饰有弦纹、波浪纹、8字纹等。专家称,这些出土的原始瓷器都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是西周时期越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同一个墓葬里发现如此多保存基本完整的原始瓷,实属罕见。
印纹陶都是大件,其中有一件陶釜,上为波浪纹,下为麻布纹。墓室西出土的三件印纹陶罐,形态、纹饰奇特,其中两件形似瓜棱,棱边突出,内饰回纹,另一件为大方格内饰篾纹。据称,这种形状纹饰在全国也很少见。
玉器有玉珠、玉管、绿松石等,最小的玉珠大小仅如粟米,中间穿孔。经过2800多年的埋藏,古玉依旧晶莹透亮。
在成人的骨架旁发现了一个贝壳,钙化很严重,中间有一小孔,可用来穿线,便于携带。史书上说古人使用贝币,在这里又找到了实证。
考古工作者还从墓中清理出了一件疑似铁器。陈荣军说,此物件究竟是青铜器还是铁器,目前还很难判断,有待进一步确认。据了解,目前我国出土最早的铁器是在江苏六合程桥的春秋墓葬中,若东阳这次出土的文物被确认为铁器,将极有可能改写中国铁器制造的历史。
出土了这么多精致的器物,还发现了人体骨骼,说明此墓规格非同一般,墓主人拥有极为显赫的身份地位。有专家猜测:据古书记载,大禹后裔少康派庶子无余到会稽山祭祀大禹,建立越国,“都在南山之阳”,也许,东阳就是古越国的都城所在。
另外,省考古队还在西周土墩墓西北的一个山坡上发掘了一个汉代的专门烧制印纹陶的古窑址,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印纹陶器,也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目前,古墓群还在清理中,出土文物已被文物部门封存。对1号大墓的发掘本报将继续关注。
(新华网)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