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收藏须防伪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7-06]
时下,在庞大的集藏市场,古钱币的收藏已成为仅次于邮票的第二大藏品,在我国已拥有相当数量的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古钱币的销售市场不断扩大,交易日渐频繁。在北京、武汉等一些大中城市,不但开设有专营古钱的商店,贩卖古钱的摊点在繁华的街头也是随处可见,收藏古钱币已成为一些人投资理财的新选择。但是,正如其他藏品一样,古钱作伪在集藏市场上也是防不胜防,特别是最近几年,古钱作伪已成为公开的行当,地摊上出售的古钱,凡是高档的,极难有真的,所以,购藏者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因此,作为涉世不深的购藏者,在购藏古钱时,一定要严加辨伪。以下是古钱作伪的几种方法。希望能引起各位集藏爱好者的注意。
一是翻铸。取真钱中文字深峻精好足径者作模,制出蜡型,经过修整,再用铜水浇铸,用翻铸出来的假钱冒充真钱。民国初年,北京出土了一枚金代“泰和通宝”折十楷书钱,有个姓冯的钱商就用原钱翻铸了六枚。另外,还有依照钱币时代的文字制作,用木质或其它质料雕成一种特殊钱的模型进行翻砂伪造。这种钱大多是历史上从未发现的,而是揣摩古钱收藏者心理有意制造出来的。如辽太宗天禄年间未见有钱,沈阳炉坊曾依照辽文字伪造一种“天禄通宝”钱。这类伪钱制造技术较高,稍不留意,就容易上当。但如果仔细分辨,就会发现,翻铸的伪钱大都文字呆滞,币身笨重,从精神和色泽上看,与真钱也不相同。
二是改刻。选择较厚的铜钱,磨去其原有文字,改刻成另一种稀见的文字,使之成为珍稀品。如山东潍县将三字刀的第二字去掉,另添刻上四个钱文,改头换面成了一枚珍贵的六字刀;陕西西安人有改刻货泉为壮泉四十、中泉三十或凉造新泉的;也有将五铢钱改刻成三铢,把小货泉、五铢剪边钱改刻成景和钱的。改刻的伪钱大都有刀凿的遗痕,有时在钱径、重量和形制上与真品存在着差异,有时改刻的钱文与原来的不协调,也有的过分工整。只要见得多,并仔细审视,总会找出蛛丝马迹。
三是挖补。将普通旧钱的文字挖出一半或全部,再取别的钱上的文字或是另用铜片打成文字来贴补。钱币学家郑家相先生曾见过一枚“天德通宝”就是将“崇宁通宝”钱面的字挖去,另用铜片打成“天德通宝”四字补贴上去而制成的伪钱。还有一种是照着原来文字的笔画改为稀见文字,将一部分笔画挖去,再用生漆来填补。挖补的伪钱,其贴补的钱文与地张难免有细微的缝隙,钱文也有不均衡的感觉,至于用生漆填补的地方,认真细看便会发现其伪装。
四是拼合。即将两枚旧钱各取一半来拼合。如将五铢钱各取一“铢”字拼合成“铢铢”,或各取一“五”字拼成“五五”。也有的把两枚真钱的钱背磨平,拼合成两面有字的合背钱。甚至还有将两块薄铜片,一块打成面文,一块打成背文,再拼合焊接的。拼合打制比起前几种方法来更不难辨别。拼合的伪钱,如轻轻敲打一下便会发出“啪啪”的声音,没有真品发出的声音清脆。
伪钱的原坯做成之后,为了掩盖其真面目,还需要乔装打扮一番,使色泽与真品更加接近。这样一来,伪钱一般都要在其身上饰以假锈,称作“作旧”。真正的出土钱经过千百年的地下腐蚀,有的满身翠绿,有的呈红或蓝色,这叫“生坑锈”;传世的钱币则因长期摩挲把玩,油汗入表,钱体呈黑褐色,这叫“传世古”,也叫“黑漆古”。伪钱作旧,主要是设法让新钱取得“生坑锈”或“黑漆古”的表面效果。不过,作旧的新钱与真正的古钱总会有差异,只要细心鉴别,总会发现破绽。 (毕茗)
来源:人民政协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