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师仙去 江苏书画界名人追忆启功先生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7-01]
一代大师启功6月30日凌晨驾鹤西去,江苏的许多艺术家惊闻这个噩耗以后,都非常震惊,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界的巨大损失,特别是对启老的为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表示将去参加他的追悼会。
高云(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著名画家):我是刚刚知道这个消息的,启老去世让我感到非常震惊。
我和他是比较熟悉的,我们一起吃过几次饭,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非常平和的老人,慈祥得像个老太太。他的学问很高,在国学,书画和文物鉴定等方面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他非常平和,一点都不张扬,可以说是学问和做人都达到了极致。
就像酒一样,好酒入口是不辣的,很自然的醇香,他就是酒中的极品,言行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圈内的人都非常尊敬他,可以说他是我们这些人学习的楷模。
言恭达(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江苏省书协副主席):我是上午得到启老去世的消息的,启老去世,我感觉非常悲痛,我对启老还是比较熟悉的,从1985年我就开始和他有了联系,他不仅是书画界的泰斗,在文学、古诗词和文物鉴定方面也是泰斗级的人物,可以说他是一个有着丰富学识的大师。
他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一辈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可以归结为两个字———精神。首先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爱和治学的严谨;其次就是对民族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造;再者就是对于引导我们当代书法家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让书法服务大众,而又遵从艺术固有的规律和成才的规律,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徐湖平(南京博物院院长):我是一个朋友给我打了电话,才知道启老去世的消息的,我感到非常难过。
启老是我们文博界的老前辈,书法自成一家。作为一个大家人却非常谦和,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的去世是文化界的一个巨大损失。
去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大钟落成的时候,当时馆里想请启老题字,当时就找到了我。我去找启老的时候,他正躺在病床上,还在挂水,已经不能写字了,但是他对这个活动是非常支持的。随后,他的学生就从他以往的作品中进行了截字,做好以后,经过启老认定后盖上印章。
还有他为人非常谦和、无私,对我们这些后辈也是很提携的,那次我出了自己的画册,他就给我作了提款,这让我非常感动。
我已准备去参加启老的追悼会。
董健(南大教授):我是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我和启老有过一面之交,那是1985年的时候,我写了一本《陈白尘创作历程论》,当时我在北师大,听说他的书法很好,就请他给写一下书名。他不但痛快地答应了,而且给我一下子写了三幅,说让我从中选一幅好的。后来我在书的后记里特别提到了这件事。对于他的去世,我表示沉痛的悼念。
此外,他作为一个国学大师和书画大师,为人很幽默风趣,在学术界有着非常好的声誉,为人非常淡泊名利,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这样国宝级的人物的离去是学术界的一个重大损失,真是太可惜了。(完)
启功简介
启功,姓爱新觉罗,字元白,满族,生于1912年7月26日。逝世前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启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他执教60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设立了励耘奖学金。
启功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近几年,他还先后赴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我国香港、澳门等地举办书画展,取得了很大成功,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启功还是我国的文物鉴赏家和鉴定家,对于古代书画和碑贴的鉴定尤为专精,独具慧眼,识见非凡。他曾受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主持鉴定小组,与其他几位专家一起,对收藏在全国各大城市博物馆的国家级古书画珍品,进行了全面鉴定和甄别,为国家整理、保存了大量古文物精品。
启功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等。
来源: 江南时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