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土墩墓首次大面积发掘 土著文化初露端倪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6-02]
在我国江南的江苏、浙江及安徽等地,有一种独具特色的土墩墓,这种墓葬通常是平地起封,不挖深坑,埋葬习俗十分罕见,代表着西周至春秋时期,秦汉中原文化没有融入前,江南特有的土著文化。近日随着连接南京和常州的宁常高速公路建设,沿线大面积土墩墓抢救发掘工作让神秘的江南土著文化首次显露。
记者现场:这里就是江苏天王土墩墓群中的一座大型土墩墓,在这个土墩中一共有12个墓葬,我身后就是位于中心位置的主墓,在主墓里考古工作人员首次发现了用一根完整的树木砍断而形成的弧形船棺。陪葬器物有大量的几何硬陶,夹沙陶,还有珍贵的原始青瓷器。
这次发掘工作中,发现了两种最基本的土墩墓埋葬形制。一墩多墓和一墩一墓。其中,江苏天王寺潘家边一号墩就是一墩多墓形,12座墓葬共处于一个土墩中,中心是主墓,其余都呈辐射状环绕在主墓周围。根据墓葬中残留头骨和牙齿的方位,考古工作者发现,所有从墓主人的头部都朝向中心主墓,而在一些墓葬中还发现了绿松石耳环和纺轴,说明这些墓的主人很可能是女性。
这些标志墓边界——界壕的发现在土墩墓发掘中也属首次。此外考古工作人员在一些一墩一墓中还发现了墓上建筑遗迹。
记者现场: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一墩一墓的土墩墓,主墓周围有排列非常规则的环形柱洞,古人在墓葬周围挖洞,洞里放上柱子,腐烂后就形成环形柱洞,柱子当时都有角度,对称搭建在上面,把墓盖上。
江苏省文物局局长龚良:我们发现了在我们国内应该说是形式很特殊的,具有唯一性的江南土墩墓的一些葬俗。这次发掘应该说是我们从70年代开始以来,我们江苏省进行的考古发掘当中,发现土墩墓里面,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做得最多,也是最完整的一次。
针对一些发掘中出现的诸如下葬关系等问题,江苏省文物局正在筹备专家论证会,希望进一步解开土墩墓之谜。
(央视国际)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