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仙居县首次发现古越族文字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5-26]
日前,浙江省仙居县广度乡中央坑村五份头自然村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摩崖石刻奇异古文字,经中国古文字研究专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锦炎鉴定,此为古越族文字,这一发现在中国尚属首次,是中国文字学上的一次重要发现,也是越文字考古的一个重大突破。
上世纪90年代,光明日报曾报道仙居县发现韦羌山蝌蚪文。而今发现古越文字的五份头自然村位于仙居盂溪中游,越族文字就刻在五份头村村前古道旁的石壁上。目前发现的有两块。当地村民说,当年村里修机耕路时发现这些古怪的字迹图案,就将这两块石壁保留下来。现存的两块石壁表面平整,字迹清晰,其中刻痕较深的一块面积约6平方米;另一块约3.8平方米,风化严重,字迹已模糊,但笔划还依稀可辨。
此前,该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得到村民提供的线索后,对古文字进行考察,经报道后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最近该县邀请古文字专家进行实地鉴定。面对这些越族文字,曹锦炎兴奋不已。他说,这些古文字明显是人为用金属工具刻成的,从排列方式和笔划结构上看,都带有早期的文字特点,但又明显不属于中原文字系统。
据悉,越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根据史书记载,越族应该有自己的语言与文字,但越族文字一直没有被发现。这里发现的文字,与出土的越国王室青铜礼器、兵器上的文字明显不同,礼器、兵器上用的是中原系统文字,并不是本民族文字。仙居县发现的越族文字与地方志记载的韦羌山蝌蚪文有一定的联系,说明这一带是古越族的活动区域;它对于研究中国古文字和少数民族文字,有重要的价值。同时,这些越族文字与该县朱溪镇小方岩发现的古越先民岩画,有一定的联系,也说明古越族在这一带活动频繁。
目前,仙居县文体局、仙居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正着手加强对这些古文字石刻的保护,并组织人员,对周边的山岩、石壁进行普查,积极抢救越民族文字。
光明日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