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居然成名家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4-29]
读书人说———
自古至今,都是“人怕出名猪怕壮”。猪一上膘,就要开宰;人一出名,谤亦随之。对书画家来说,也不例外,名气一大,模仿伪造者接踵而来,赝品伪作流布天下。先说远的,北宋时期画家李成名气很大,麻烦也就来了,流传于宫廷市井间的仿制品竟达300多幅,无怪乎连书画名家米芾都要感慨地写下一篇《无李论》的文章了。再举近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谁人不知,可全世界共有60多幅一模一样的《蒙娜丽莎》,而且都惟肖惟妙,难辨真伪,以至于有不少人对陈列于罗浮宫的那幅名作的真实性也大表怀疑。
齐白石有语:“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说明模仿乃初学者的必由之路。要说练字,谁都会从苏黄米蔡、颜柳欧赵的路子上摹写过;想学画画,也要从《芥子园画谱》上临一临。可临摹毕竟是初始阶段的基本功,不能一辈子躺在人家的窠臼里睡大觉呀!相传当年的郑板桥就是这样的,一天到晚用指头仿着古人的笔意划来划去的,有一次不小心划到老婆身上去了,被斥道:“你写你自己的字,在别人身上划什么。”这一声断喝,让郑板桥醒悟,遂另辟蹊径,自成一家叫作“板桥体”。
可到了今天,假冒名家字画的行为却愈演愈烈,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不信你到北京的潘家园看看,启功、溥杰的字,几块钱一张,遍地皆是,还搞批发。据说现在有造假专业户,练就不二法门,模仿能力极强,谁的名气大就仿谁的,而且仿得足以乱真,书画鉴定名家也难辨真伪,徒唤奈何!
这事乍一听来,还有点玄乎,不过在报上读到一则消息,却叫人不由不信。这报上介绍一个书法新秀,练就银毫铁勾,专门模仿书法名家启功的字体,从笔意到字迹,从布局到落款,与启功如出一辙,别无二致,甚至更带出几分皇亲贵胄的潇洒儒雅韵味来。无怪乎连启功老先生都自叹弗如,只有调侃地说:“现在市面上卖我的假字,都比我自己写的好。”不过这模仿造假,居然能成名成家,却是古往今来还未曾有过的事情,正所谓:
假作真来真亦假,
造假居然成名家;
南郭吹竽为充数,
鱼目混珠莫嗟讶。
来源:竞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