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
时代:春秋战国
发掘单位: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无锡市锡山区文管会
考古领队:张敏
首次完整地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墓葬在同一墓地的埋葬规律,并将墓葬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代表了越国贵族的5个等级;7座墓葬共出土2000件随葬品。其中丘承墩一座长57米的“中”字形特大型越国贵族墓葬,是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墓的越国第二大墓,分为墓道、主室、后室3部分,主室还用木板隔成南北侧室。该墓共随葬各类器物1100余件,大多为精美绝伦的成组成套的青瓷礼器、乐器和玉器,展示了迄今为止江浙一带所发现的最高等级的越国随葬品的风采。500余件青瓷和硬陶乐器堪称庞大的地下乐器库,既有中原式甬钟、磬,也有越式的淳于、丁宁、铎、铃形器,还有以往从未确认的缶,乐器的数量和品类可与曾侯乙墓相媲美;玉器中既有葬玉、剑饰,亦有佩玉,而成双成对的“五璜佩”,当为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等级的配饰;尤其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玻璃釉盘蛇玲珑球形器,是研究玻璃起源与中外文化交流的难得材料。
鸿山贵族墓地的时代为战国早期,即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出土文物丰富,等级差别明显,是继印山大墓之后越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对越文化及越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7、辽宁朝阳十六国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
时代:十六国时期
发掘单位: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领队:田立坤
2003年,辽宁省朝阳市政府对朝阳市老城区内的北大街及周边地区进行拆迁改造,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改造工程,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从2003年7月—2004年12月,共发掘11个地点,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揭露出多处十六国时期至清代的重要遗迹,出土了包括北燕纪年陶瓮在内的大量重要遗物。其中3号地点即朝阳北大街城门遗址的发掘,是本次考古工作最大的收获之一。考古发掘表明,这座门址坐北朝南,始建于前燕,彻底废弃于元代,共经历了前燕、后北燕、北魏、唐、辽和金元6个时期的建筑和改建,历时1000余年,这在我国城市考古中是极为罕见的发现。三燕时期的城门是首次在朝阳城内发现,其门道结构保存完好,建筑风貌独特,为研究十六国时期北方城市的城门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更重要的是,这座城门遗址位于朝阳老城区的中轴线上偏北处,根据其位置判断,应为三燕龙城宫城的南门,这为研究三燕龙城的布局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坐标点。寻找和确定三燕都城龙城遗址,是十六国时期考古的重大课题,也是辽宁西部地区历史时期考古的一项主要任务,虽不断有有关遗迹现象显露,但都较为零散。此次考古发掘有较好的解决,为辽宁城市考古积累了经验,是学术上的一次突破。
8、广东广州大学城南汉二陵
时代:五代十国
发掘单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领队:冯永驱
2003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兴建广州地区高校新校区(广州大学城),选址广州市蕃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3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岛上文物进行全面调查。2003年6月—2004年10月,对施工范围发现文物的地点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发掘。分别在小谷围岛西部的北亭村的青岗和大香山发现2座南汉时期的砖室大墓,经发掘考证,为南汉的德陵和康陵。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于岭南的一个独立王朝,前后经历了55年的时间,其疆域最大时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及湖南、贵州、云南的一部分,是岭南地区继南越国之后的第二个地方政权。此次发现的南汉德陵和康陵,是南汉考古的重要收获。经发掘,德陵虽未发现陵园建制,且墓室被盗,但墓道中出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广州第一次发现如此众多的五代瓷器,属官窑制品无疑。其胎质坚硬,釉色青中闪灰,晶莹透亮,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为研究五代十国陶瓷器提供了实物资料。康陵哀册文碑的发现,不仅明确了墓主人的身份和下葬年代,还更正了《蕃禺县志》等文献史志对德陵和康陵的错误记述,解决了历史悬案。康陵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这一时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园,围垣四隅双角闕和陵前设廊式建筑的建制也与历代陵寝制度有所不同。将为研究我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提供新的材料。
9、浙江杭州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
时代:南宋
发掘单位: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考古领队:杜正贤
为配合浙江杭州市万松岭隧道东接线(严官巷段)的道路建设,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于2003年12月—2004年8月对严官巷的南北两侧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200余平方米,发现了南宋时期的御街、御街桥堍和桥墩基础、道路、殿址、围墙、河道、石砌水闸设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重要遗迹。严官巷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南距南宋皇城约400、北距南宋太庙遗址约100米,是一条长不过200、宽约5米的小巷。
南宋临安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封闭式的里坊布局转变为开放式的街巷布局的一座典型城市。严官巷地处南宋临安城遗址的核心地带,与南宋皇城遗址、太庙遗址和三省六部遗址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本次发掘发现的遗迹包括南宋御街、御街桥堍和桥墩基础、道路、殿址、围墙、河道、石砌水闸设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不仅种类多,而且保存较好,这在临安城考古中极其罕见。特别是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南宋御街遗迹,从而确定了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而御街桥堍和桥墩基础及河道遗迹的发现,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中采用河路并行体系布局的典型实例,也是南宋临安城的最大特点,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0、四川绵竹城关镇剑南春酒坊遗址
时代:清~民国
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考古领队:陈德安
2002年,四川绵竹剑南春集团进行绵竹市棋盘街两侧第一生产区拆迁工程,为配合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的维修、整治工程,2003年4—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2004年8—11月,再次在“天益老号”酒坊西南侧进行了发掘。“天益老号”酒坊遗址位于绵竹市棋盘街传统酿酒作坊区,其保存和延续了传统酿酒生产工具及其工艺流程,是一处较为全面体现剑南春传统酒文化的典型老作坊。
2年共发掘面积800平方米,清理出土一大批和白酒酿造工艺密切相关的遗迹现象,包括水井、酒窖、炉灶、晾堂、水沟、池子、蒸馏设施、路基、粮仓、柱础和墙基等类,初步了解到酒坊群布局配套设施齐备、遗迹保存完整。揭示出遗迹表明从原料浸泡、蒸煮、拌曲发酵、蒸馏酿酒到废弃用水的排放等酿酒工艺全过程,工艺流程遗迹比较完整,是一处保存较好的酒坊街区遗址,遗址年代为清代——民国。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的发掘是一次重要考古发掘,其规模之大,酿酒遗迹之全、保存之好超出以往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