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收藏入门难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4-05]
3月26日举办的古玩城鉴宝讲座,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金运昌先生讲“碑帖的鉴定”。碑帖历来都受人重视,清人朱文钧为了得到宋拓《醴泉铭》,甚至将两幅价值4000元大洋的明沈周的《吴江图》、文征明的《云山图》外加房产才换得。但是,在北京专门收藏碑帖的人群很少,大部分都是以收藏书画为主,兼收碑帖,这主要是因为碑帖的“讲究”很多。
尽管我们现在将碑帖合着说,但是碑和帖还是有所不同的。碑是为了流传文字内容,重内容而轻书写的。最初的碑没有文字,后来为能传播,在碑上增加了文字,其主要目的是追述世系、记叙生平、歌功颂德,而不是传扬书法。而帖是专门用于流传书法的,是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历代名家书法的复制品,所以,书法的优劣是它的选择标准。只要是名家的书作精品,即便是只言片语的一张便条,也照样收入,很少顾及内容。据说刻帖是南唐后主李煜发明的,所以学术上有南唐刻贴说。另外,碑所用的书体大都为规整的篆、隶及楷书。直至唐朝才开始有行书入碑。而帖多数是诗文手稿,行、草书及小楷居多。
要说碑帖的年代,真正来说应该有三个年代:一个就是书法家写这篇字的年代,一个是刻碑帖的年代,一个是拓帖的年代。举个例子,比如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一篇书法,成文是在明末崇祯年,康熙年刻成,而人们在光绪年间才去拓帖。为了避免歧义,我们现在通用的鉴定碑帖的年代,是指最后一个,即拓帖的年代。所以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千万别让人蒙了,即使帖上写了唐代的年号,也不能证明是唐代刻的,或是拓的。根据拓本的年代,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唐拓、宋拓、明拓、清拓、近拓和今拓。唐拓,文献记载有,传世也有,但是极为稀少,可靠的是敦煌石窟中的唐拓。但对于实战派(收藏)来说,唐拓基本上不用考虑。宋拓,一个是碑帖的损坏最少,拓本最完整,而且因为宋人的工艺高超,所以宋拓质量最好。二是宋人眼光非常高,只拓名人的或者书法好的碑帖。明拓,优点是眼界比宋拓宽,拓本数量多,但是明朝拓片质量明显下降,出现很多粗制滥造的拓片,比如煤烟拓。而到了清拓,就不能一概而论,一部分是接着明代的粗制滥造,并出现了赝品和伪品。
另外,由于金石学的兴起,人们在选择碑帖的时候,眼界更为广阔,眼光也更高,而且很多大学者都亲自去拓碑、访碑、监拓,所以好拓本也出了不少。这些关于碑帖的知识,有助于我们鉴定和收藏。(骆阿雪)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