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迎接10月17—21日即将在我国西安召开的国际古迹和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3月28—29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第一次科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席张柏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有关部门负责人近100人参加了研讨会。
单霁翔在会上介绍了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的历史、发展状况,并阐述了古迹遗址保护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他还介绍了召开这次研讨会的背景、筹备情况及重要意义。此后,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报告中,单霁翔进一步分析、介绍了目前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古迹遗址保护存在的问题、思考和实践。
吕舟、安家瑶、侯卫东、龙炳颐等4位专家向大家讲解、阐释了国际古迹和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的主题“不同背景环境下的古迹遗址:变化的城市风貌和自然景观中的文化遗产”,并分别就“定义古迹遗址所处的背景环境”、“古迹遗址环境的脆弱性”、“使城市风貌和自然景观与其背景环境协同发展”、“文化线路”4个分题作了主题发言。
樊锦诗、石兴邦、王景慧、王世仁、李晓东、谢凝高、孟繁兴等10余位专家也相继作了大会发言。
在29日上午的分组讨论中,代表们对如何在我国人多地少,历史文化遗存密集、量大的情况下合理分配空间,兼顾人民生活与文物保护的需求,对在城市化迅猛发展进程中寻求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平衡推进的途径,对遗产背景环境的定义、线性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理念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深入研讨。内容涉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规划、立法、管理体制、科技监测等众多领域。在讨论过程中,大家提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具有实用价值的保护对策。
29日下午,会议顺利闭幕,张柏作大会总结发言。他说,这次会议开得很好,与会人员多,代表提交的论文数量多,收到的论文提要达110余篇,研讨的问题很深入,涉及不同的研究领域,基本覆盖了4个议题,作者的代表面也比较广泛,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通过广泛的交流、研讨,代表们对于论文的修改和完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次会议为今后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张柏希望代表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论文质量,并按国际科学委员会的要求按时提交论文。
最后,张柏对国际古迹和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的筹备工作提出了要求。
国际古迹和遗址理事会,简称ICOMOS,于1965年成立于波兰华沙,由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专业人士组成,是古迹遗址保护和修复和领域唯一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的咨询机构,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提供专业咨询。ICOMOS中国国家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10月17—21日即将召开的西安大会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大会,对于中国这个文物大国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国家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对此很重视,为了确保大会的成功举办,专门成立了大会筹备机构,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