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频现在我们身边 “另类拍卖”并不合法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3-23]
花样繁多的“拍卖”频频出现在我们身边,从小摊小店,到大店大街,甚至坐飞机也能赶上“拍卖会”。其实——各种“另类拍卖”并不合法。
有读者反映,日前坐飞机出差,半途有空姐忽地宣布要举行“空中拍卖”,拍品为至该地的来回机票一张,原价1600多元,现无底价竞拍。
一时间喊价报价此起彼伏,最终以800多元拍板成交。乘客好生困惑:机舱怎么成了拍卖场?
其实类似的拍卖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正日见其多:去饭店吃饭,忽地有人亮出字画古董请食客亮价;走在街上,更常见一些玉器摊贩自拉自唱的吆喝;四川北路某商场的拍卖则更“制度化”,路边搭建的拍台上隔三岔五便有琳琅满目的玩具、炊具、台灯、电话机、网球拍等拍品,反正谁出价最高谁就能取走。
这种“另类拍卖”究竟合不合法?其实只须翻翻《拍卖法》即可知答案。其中明确规定所有拍卖活动,均须由持有资格证书的拍卖师主持,且“拍卖人应于拍卖日7日前发布拍卖公告”,“委托人和拍卖人还应签署书面委托拍卖合同”,等等。至于拍卖师的资格更规定了必须“具有高等院校专科以上学历和拍卖专业知识,在拍卖企业工作两年以上且品行良好”。
行家指出,一些商家临街进行的低价商品“拍卖”,有不少属清仓积压物资,或债款冲抵商品。但《拍卖法》对此也有明确规定,即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税款、罚款的物品如须委托拍卖,也应由财产所在地的相关机构交由“指定的拍卖人进行拍卖”。消保委提示,这些非正规拍卖多为蒙客宰客,常有“托儿”暗中哄抬报价,所以还是不凑热闹为好。
(新民晚报 记者习慧泽)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