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魏氏“丽华斋”八宝印泥遗物被发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3-22]
“丽华斋”是漳州的老字号,以制作和经营八宝印泥而闻名海内外。日前,包括牌匾、印鉴、商标、瓷罐和研钵等在内的一批“丽华斋”遗物在漳州被发现。昨日,笔者见到这批散落民间的名牌“珍奇”。
八宝印泥创制于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当时,漳州源丰药材行老板魏长安研制八宝印泥成功,由于这种印泥香气扑鼻、色久不退、冬不凝固、夏不透油,而且不怕火烧水浸,极受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青睐,清乾隆年间,八宝印泥被天子用以赏赐宠臣。1910年,八宝印泥参加南洋第一次劝业会,1915年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分别获得特别奖、优等奖、甲等奖。孙中山先生曾特地为漳州八宝印泥写下了“品重珍珠”四字,以示褒奖。抗日战争期间,八宝印泥曾作为礼品赠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魏氏“丽华斋”店号研制的八宝印泥遂名扬海内外。
这批新近发现的“丽华斋”遗物包括“丽华斋”木制竖式牌匾,“丽华斋”八宝印泥价目表,制作八宝印泥所用的研钵,包装八宝印泥所用的铁盒及瓷罐,销售八宝印泥时所用的商标标识及标明印泥等级的印章,还有魏氏的一批印鉴。“丽华斋”牌匾长111厘米、宽29.5厘米、厚3厘米,双面都是同样的繁体楷书字样“丽华斋八宝印色”,估计是悬挂在店门侧,两边都可以看到牌匾上的字。从“价目表”可以看出,当时八宝印泥分为特级和一号至六号共七个等级,价格分别是每两32大元、16大元、12大元、8大元、6大元、4大元和2大元。特级的价格为六号(即第七级)的16倍。
据这些遗物的收藏者杨天厚称,其母可能是魏氏后裔的义女,与魏家有极为特殊的关系,但其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去世,许多史实还有待文史专家进一步考据研究。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