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山西首次发掘夏县崔家河墓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3-11









崔家河村位于山西夏县埝掌镇南约2公里,东依中条山西麓,南、北、西为平坦的运城盆地。墓地西距崔家河村约200米,东西两侧分别有青龙河和埝掌河自北向南流经,崔家河墓地即坐落在两河之间的一处台地上。该墓地自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一直没有进行过工作。近年来,屡有盗掘事件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去年9—12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此次工作由钻探和发掘2部分组成。钻探工作历时1月,确定墓地的范围约75000平方米,东西宽约200、南北长与近400余米,共发现墓葬500余座,以及10余座与一些大型单体墓和对子墓相对应的车马坑。墓地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墓地的南部小型墓葬十分密集,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崔家河遗址共存;中北部多见大、中型墓葬和车马坑,小型墓葬间杂其中,可惜大型墓葬多被盗掘。此次主要针对未被盗掘的墓葬有选择地发掘了30座和100余平方米的探方。从发掘情况来看,有2座墓葬已被盗。墓地除2座小型墓为偏室墓和洞室墓外,皆为土圹竖穴墓,口底一致者占多。葬具多为一棺一椁,葬式以仰身直肢葬居多,头向除一座朝南外,皆为北。整个墓地墓葬的随葬品较为丰富,共出土器物386件套,器物组合多为鼎、豆、盘、舟、等。根据其使用情况可将墓葬分为铜礼器墓(9座)、陶礼器墓(2座)、陶器墓(11座)和无随葬品墓(6座)4类。

M2是此次发掘规模最大的一座墓葬,墓的形制为土圹竖穴,开口为5.3×4.1、至墓底深为9.65米,口底基本一致。葬具的使用为重棺一椁,均已坍塌,椁的立板依贴墓壁,榫卯接合而成;外棺长3.1、宽1.23米,内棺长2.35、宽0.73米,在棺的四角发现有骨钉,应为固定接缝之用。墓主人骨架保存较差,其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头北足南。该墓的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铜器、玉石器、骨器等各类器物245件套。类型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礼器有鼎5件、豆4件、鬲3件、壶、舟、簠各2件、、盘、各1件;乐器有编钟一套9件和石磬1组;兵器有剑、矛、戈、、镞;车马器有车軎、车辖和马衔、马镳多套。工具器有环首刀、合页、铲、锛等。这些器物均放置于棺椁之间,其余铜镜、带钩及小件玉石器则放置于内棺之内。在墓室内还发现了多处红底黑色几何花纹的遗痕,应为漆器胎骨朽烂后的漆皮残留。

通过对该墓地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特征分析,其应为一处春秋晚期的邦墓墓地,它为东周时期埋葬制度的认识和晋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杨及耘 范文谦)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