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贤章收藏文物捐梅州博物馆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3-10]
“战国牛角酒壶、战国蓄钱罐、元白釉盖罐、汉盖罐、南北朝四系罐、汉绿釉彩陶壶、元青花玉壶青瓶……”昨天,广东文学院原院长、著名作家程贤章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了他日前捐赠给梅州市博物馆的文物。
据悉,程贤章此次捐献的文物总计达200多件(套),主体包括上至战国秦汉,下到明清民国及近现代各个时期的陶瓷,全部文物捐献给还未建成的梅州市博物馆。据程贤章透露,这批古董是他花了20多年心血,节衣缩食搜购而来的。
程贤章告诉记者,作为客家人,他对哺育自己成长的家乡十分热爱,一批获奖长篇小说就是在如诗如画的梅江边完成的。梅州市博物馆动工修建,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支持这一文化工程。
程贤章的想法得到了子女们的理解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他委托广东文学院原副院长、业余收藏家沈仁康挑选一些既有丰富鉴藏经验又公道权威的专业人士为他的古董作鉴定。鸡年初八,沈仁康带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藏家协会副秘书长陈国壮等人来到梅州。经过4天4夜的工作,陈国壮等人对230多件以陶瓷为主的古董作了鉴定、编号,并作了鉴定语,打印后盖上印章。
经专家鉴定,这批文物为出土或传世真品,其中不少是难得的精品。例如一批唐宋时期梅州地区著名窑口水车窑的瓷器,反映了当时梅州制瓷的高超水平及其与中原地区的文化渊源。一件“元藤官帽盒”是东汉贵妇人用来放帽子的,该物品外形完好,是难以估值的珍品。而巨大的“太平军”行军锅、清康熙“扶摇九万”金字匾、清咸丰进士黄基木刻对联、清翰林院编修李二何的匾等文物,都具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
望着这些朝夕相伴的古董,程贤章深情地说:“我子女不在身边,又没有老伴,是这些陶瓷陪伴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把捐献此举视为文化人的责任和对故乡的回报。我希望这些古董有专室陈列,更希望梅州新建的博物馆成为这些文物最好的归宿。”
(南方日报 郭珊、刘军)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