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窑瓷器胎洁釉润,纹片缜密,裹足支烧,制作精细。它以纯正的天青釉色、密布的人工开片和绝妙的支烧工艺,倍受人们的赞扬和喜爰。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不懈努力,1987年终于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汝窑遗址,从而解决了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
1987年进行的首次试掘,开挖探方2个,发现典型御用汝瓷10余件,遂将该窑址确定为汝官窑遗址。1988年和1989年连续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先后开探方15个,发掘面积1150平方米,发现作坊、水井、灰坑、澄泥池和排水沟等与制瓷有关的遗迹多处,出土各类完整或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1100余件,瓷片数百包,从地层上确定了汝官窑瓷器的烧造年代。1998年和1999年又进行了两次重点发掘,1998年发现了4座烧制民用青瓷的窑炉,1999年则找到了汝官瓷器的单独烧造区。
汝窑瓷器烧造区的发现颇费周折。前三次考古发掘均在清凉寺村南,1998年第四次发掘时选择在靠近村庄处,在两个10x10米探方内出土御用汝瓷标本200余片,比前三次发掘的总和还要多。因此,又选择了清凉寺村内的一居民宅院发掘3x3米探方1个,在宋代地层包含的少量瓷器残片中就发现御用汝窑瓷杯、器盖等。同年12月,当听到清凉寺村民反映一农家院内挖坑发现耐火砖墙和御用汝瓷片时,即赴现场进行调查,在已经回填的坑边拣到御用汝瓷150片之多。后遂于1999年春对该区域进行钻探,并选择两个地点作了试掘,在宋代地层内几乎全是御用汝瓷,并出土了不同于以往的匣钵、火照等窑具,从而确认了汝官窑瓷器烧造区的发掘,又发现窑炉15座,以及作坊、澄泥池、釉料坑等重要遗迹,并出土了大量的汝官窑瓷片,尤其是有些器类为传世品所未见。
这次考古发掘找到了汝官瓷器烧造区,从地层上揭示了御用汝瓷晚于民用青瓷。与以往历次发掘主要出土民用青瓷不同,这次发掘出土瓷片绝大多数为御用汝瓷,而且发现御用汝瓷叠压在民用青瓷之上。在御用汝瓷堆积层中曾出土“元丰通宝”铜钱1枚,也表明御用汝瓷的上限不会早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其烧造年代可以确定在北宋晚期。
发现的烧制御用汝瓷的窑炉,有望解开官窑瓷器的烧造之谜。这次发现窑炉,尽管有的因相互打破保存较差,但也有一些窑炉保存较好,平面布局清晰;窑炉结构奇特,窑室面积较小,与民用青瓷窑炉有一定区别。同时,这里还出土大量用于测试窑炉温度的火照和火照垫饼。这里的匣钵也与其它区域出土的匣钵有别,往往在匣钵的表面抹有一层耐火泥,可能是为了延缓进火时的速度和保持退火后的温度。
大量汝官窑瓷片丰富了人们对汝窑产品的认识。汝窑由于为宫廷烧御用瓷的时间较短,故传世瓷器不多,南宋周晖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官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据统计,全世界目前现存汝窑传世品仅70余件,主要收藏在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以及英国、美国、日本等地。这次发掘中有地方的瓷片堆积层厚达0.2米,出土器物种类齐全,远较传世品丰富。除了瓶、樽、洗、炉、壶等陈设用瓷外,还有不少是碗、盘、、盆、碟、注子、盏托和套盒等生活用具,有的器表还饰有刻划花,并发现龙体、鸟首等装饰,这在以釉色取胜的汝窑传世品中实属罕见。
来源:中国文物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