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文物盗窃案飙升八成 盗贼装备强于文保人员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2-24]
核心提示
近日,国家文物局就2004年全国文物被盗案件及火灾事故情况进行了通报:2004年全国文物被盗案件的发案次数比2003年上升了81.8%;全国文博和古建发生火灾事故比2003年上升了60%。
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通报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文物被盗案件(不含盗掘古墓、走私文物、倒卖文物等案件)40起,其中未遂案件4起,已破案件7起,丢失文物222件。发案次数比2003年上升81.8%,丢失文物数量下降14.6%。发生的文物被盗案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生文物被盗案件21起,占被盗案件总数的52.5%;博物馆发生被盗案件11起,占发案总数的27.5%;非文物系统使用管理单位发案8起,占发案总数的20%。
但是对于国家文物局公布的这一数字,国家文物局内部一位人士表示这不十分确切。记者随后也与国内一些文物大省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联系,几位被采访者均同意国家文物局这位人士的看法:可能有些单位害怕担责任,因此会瞒报,即使有文物被盗,也可能不向警方报案,这也就很难得到最准确的被盗数据。
国内某省一位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将盗掘田野石刻、经幢、石狮、碑刻、古墓,走私文物和倒卖文物案件进行统计的话,全国范围内每年涉及文物的案件至少也在数百起,甚至更多。
不过,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表示,北京市在2004年内未发生一起文物盗窃案件。
案件特点:团伙作案占六成
突出表现有暴力抢劫、接连失窃、管理混乱等
去年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的文物案件,国家文物局的通报认为有五大特点。
特点一:有组织的团伙犯罪现象突出,暴力抢劫案件时有发生。
2004年发生的文物被盗案件中,有24起为团伙作案,占发案总数的60%。一些文物保护单位,机构不落实,安全保卫措施落后,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2004年发生2起暴力抢劫文物案件,占案件总数的5%。
典型案例:2004年1月3日1时,约六七名盗窃分子持械进入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姜女祠院内,割断电话线,将值班人员捆绑后,抢走院内2件石碑。
特点二:文物保护单位被盗突出,有的文物保护单位连续发生被盗案件。
2004年,文物保护单位发生被盗案件21起,占被盗案件总数的51.3%;有的单位连续发生文物被盗。
典型案例:2004年4月26日,云南省会泽县西来寺(宗教部门使用管理)千手观音铜像(三级文物)被盗,县文物管理所和公安刑侦大队接到报案后,赴发案地附近进行搜查,后在县城红旗旅社旁的沙堆中找到丢失的文物,并将文物交给西来寺保管,4月28日,管理人员发现文物再次被盗走。
特点三:田野石刻造像、寺庙文物被盗严重。
全年发生田野石刻、寺庙文物被盗案件23起,占被盗案件总数的57.5%。
典型案例:2004年2月10日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大足石刻石门山一尊石刻和一尊泥塑头像被砍掉盗走。
特点四:文物系统内部个别单位管理混乱,丢失文物案件时有发生。
2004年,个别单位由于内部管理混乱发生丢失文物案件5起,占发案总数的12.5%,丢失文物数量占丢失文物总数的20.3%。
特点五:非文物系统使用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被盗案件上升,火灾事故突出。
2004年,非文物系统使用管理单位发生文物被盗案件8起,占文物被盗案件的20%。非文物系统使用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7起,占火灾总数的87.5%。
突出变化:田野石刻被盗多
分布范围较广且多数无人看守,给盗贼可乘之机
北京市文物局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国家文物局公布的40起文物盗窃案仅是各地上报上来的,分散在田野的文物构件、石像及一些无人寺庙内的建筑构件被盗后,具体损失情况可能尚无人知晓。
文保单位和田野石刻被盗事件呈现出了上升趋势,这主要和这些文物的所处环境有关。由于田野石刻范围较广,多数无人看守,因此让盗贼有可乘之机,尽管各地文物保护系统内均设有文物保护机构,但是力量薄弱,无法形成“一对一”的24小时监控。对于这类文物的保护方式,常规手段是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因此不能及时有效地防止被盗。
对于分布在田野的文物,有的文物保护人员曾经提出应该将其集中起来进行保护,但是有专家表示反对,认为文物应该在原地保护,即散落在某遗址的墓碑不能移走,否则就失去其见证物的意义。同时,生活在文物遗址附近的百姓也表示反对,其反对理由是:这些遗迹都是当地风水所在,如果移动就会破坏风水,这些反对声音都是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何况,还有许多地下埋藏无法移动。
盗窃手段:盗贼用上洋炸药
盗贼的各种装备都远高保护部门一筹
谈到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北京市文物局的相关人士介绍说,在反盗墓工作方面虽然投入不少,但是难度重重、防不胜防,最关键的是盗墓贼的各种装备都远高保护部门一筹。
据介绍,由于经费太少,全国许多地方的田野石刻无法雇人长期看守、巡逻。而且在装备方面,保护部门也比较差,有的盗墓贼居然开着豪华轿车、高级越野车,即使被发现,他们也能很快逃走,保护部门的车辆根本追不上。
此外,现在的盗墓贼中有的还使用原来的洛阳铲,但是一些有实力的团伙,盗墓时居然使用从国外购买的先进炸药,一管炸药可以在瞬间炸出直径1米、深5米的洞来,而且可将爆炸声控制在50米内,盗墓速度极快而无人听见,也就很难在第一时间内抓住盗墓者。此外,对于盗墓者来说,无线电、电台、手机等这些通讯手段更是常规配置。
据悉,现在许多文物盗窃犯都是一条龙作业,从盗窃、运输及出手各环节的速度都极快,有的文物被盗窃后还未被发现,文物可能就已经在国外的走私市场出现。前几年我国西北地区曾经发生过一宗佛塔被盗案。一个多月后,这座塔已经在国外某拍卖会上出现了。经过警方缜密的侦查,最终抓获了一位女性走私贩,在“追回文物后可获得宽大处理”的政策下,这位女走私犯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居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座塔从国外运回,其网络却无人知晓,可见文物走私贩的能量之大。
链接
难点:惩处力度弱 盗贼钻空子
北京市文物局的这位相关人士还告诉记者,目前法律惩处力度薄弱也使文物走私贩子钻了空子。
他举例说,1998年北京市曾经侦破一个文物大案——一位有钱的大老板雇人去偷盗、收购文物,文物交到指定地点后付款。文物保护部门曾经扣留了26车、总计1000多件文物,当时将这位大老板拘留一个月,但最终将文物没收后而将其释放。原来,我国《刑法》中有关条款注明:以牟利为目的进行倒卖文物行为将会被判刑,但这位老板表示他是以收藏为目的,而不是为了牟利,这也是无法证明的,即使向文物贩子们调查,他们也会保护同行而不会供认。
措施:严格文保制度 加强安全防范
针对去年发生的文物盗窃案件和火灾事故,国家文物局要求各级文保单位针对2004年发生的文物案件和火灾事故,要认真吸取教训,同时要加强文物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文物安全保卫机构;建立健全文物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各单位一定要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巡逻、值班、进入文物库房批准登记等制度。
针对近年来文物系统内部丢失文物案件时有发生的现象,各地文博系统要做好加强文物收藏单位藏品档案管理,规范管理制度,按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文物藏品要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隐患,限期改正,确保文物与档案相符。
火灾:文博古建发生火灾8起
通报显示,去年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发生火灾事故8起、火险2起。火灾事故比2003年上升60%。其中非文物系统使用管理的单位发生火灾7起,占发生火灾总数的87.5%。发生的火灾事故中,由于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3起,占火灾次数的37.5%;电器火灾2起,占火灾次数的25%。6月21日6时,浙江省宁海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邬氏宗祠,由于居民用火不慎发生火灾,宗祠大殿被烧毁,两侧厢房大部分被毁,过火及受损面积615平方米。
案件:北京近十年曾发生两起文物被盗案
在近十年间,北京市曾发生过两起著名的盗窃案,但均已成功告破。其中一件发生在1997年,当年云居寺一石塔上的石雕被一团伙盗窃,后来文物被辗转运至石家庄、衡水、安阳和天津,最终被追回。
而另一件发生在1998年,那就是北魏太和造像,这件造像在海淀区某山坡上被盗走,后来埋藏在河北曲阳县的一处地下,当年该文物也被追回。
(北京晨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