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垣曲古城东关发现一件陶鼎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2-23]
本报讯 山西省垣曲县王茅乡下亳村的周正民先生,去年在垣曲古城东关西河滩里,采集到一件陶鼎,现在山西师范大学晋学博物馆中展出。他写了发现过程:“2004年8月27日,发现于古城东关Ⅳ区,陶鼎发现于水和淤泥中,当时我看到了一块大陶片,感到很稀奇,就冒着危险下到水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找,找到了差不多所有的残片,现唯缺一足”。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时,淹没了1983—198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发掘的古城东关Ⅳ区,水位下落后,遗址边缘发生坍塌,这件陶鼎陷入河中。
这件陶鼎,夹细砂灰陶略泛褐色,当为烧制过程中火侯不均匀形成的斑驳。尖唇,窄折沿,沿面略下凹,沿背稍鼓,小口,鼓腹,圜底,腹下部靠外有3个近圆状锥足,各足上部饰一横细密的锯齿纹,足跟略残,口径15.2、腹径26.2、腹深21、残高26.7厘米。器表上有4种泥塑,一为“羊形”,整体作圆角竖长方形,为小羊爬坡状,既形象又抽象。上为双大犄角,侧面刻有大嘴,下为上卷短羊尾;一是“花卉形”,边缘似葵花,但花心横竖两刀切为一分为四,中部上鼓;一是“倒三角形”,乳钉构成倒等腰三角形;一是“三角纹”,乳钉构成等腰三角形。这些泥塑,分2层遍布整个陶鼎上,颈部有各3个“羊纹”、“花卉形”和“倒三角形”相间排列,鼓腹部有各6个“羊形”和“三角形”相间排列。
《垣曲古城东关》报告中介绍,东关一期文化主要发现于Ⅳ区,共6件。表七为“东关一期典型单位陶器器形统计表”,依次为钵26.6%、罐23.4%、盆17.2%、器座9.4%、碗(小钵)和瓶均7.8%、鼎和器盖均2.1%、壶1.6%、缸和盂器盖1%。可见陶鼎数量之少,但特征显明。“结语”指出“……其中北首岭中层的77T1H2木炭为距今6420±210年,77T1H3木炭为距今6445±195年,77T2:4木炭为距今6320±195年,与东关一期晚段的相对年代大体相当”。所以,这件陶鼎距今6500—6300年。东关一期文化属于1991年调查发现的枣园文化晚期。晋南是枣园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
翼城县枣园遗址1991年调查没有发现陶鼎。1999年发掘时,出土过少量但没有能够复原,在陶器比例上依然处于钵、盆、罐、瓶、壶之后。
如此精美的陶鼎发现于枣园文化东南边缘,从大的文化背景来认识,西部的老官台—半坡文化没有发现,东部的磁山·裴李岗文化、后岗一期文化及北辛—大汶口文化却为基本组合。枣园文化位于其间,这就为晚于枣园文化的西阴文化产生途径及文化结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影响是产生一种新文化的重要途径。
“羊形”、“花卉形”是何含义?图案表现是宗教的,还是纯艺术的内容?都需要多方面的讨论。但由4种花纹排列可见,先民的数学已达到一定水平,几何、等分运用得从容自由,祖先的智慧,令人赞叹。
这件陶鼎闪现出原始艺术的火花,它同陕西华县泉护村隼面、鹰鼎,山西襄汾陶寺蟠龙盘,内蒙古翁牛特旗石棚山鸟形壶,河南临汝阎村鹳鱼石斧图等陶器一样,不可多得甚至绝无仅有。
(田建文)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