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艺术品拍卖产业走向规模化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2-15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4年12月20日,北京市各文物拍卖公司总计拍卖文物艺术品72834件套,比上一年投拍量增加55.3%%;年成交总额高达39.138亿元,同比增长239%%。
面对这一组数字,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真是令人吃惊的事
情!”

据记者了解,2004年仅翰海一家拍卖公司,就成交11.89亿元,超过2003年全市所有拍卖会的成交总额0.35亿元。另一家拍卖公司嘉德的全年成交额也超过了10亿元,在该公司2003年成交额的基础上整整翻了一番。有专家认为,2004年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最为火爆的一年。

面对如此火热的市场,业内人士表示,是艺术品拍卖,给原本已沉寂多时的艺术品收藏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了解,艺术品收藏以前是以地摊式交易的民间市场和店铺交易的普通市场为主,现在则形成了以竞买方式为交易特征的拍卖市场,并占据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主导地位。

专家表示,艺术品拍卖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艺术品市场结构,使我国艺术品市场的二元结构被国际普遍流行的三元结构所取代。

供职于一家大型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董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艺术品市场较之以前,整体水平有了提高。以前交易的精品少,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国书画、古董珍玩、普通杂项等方面,且交易种类十分单一。圈里人称之为“大类不足,常品多于精品,精品缺少重头”。想要买一件称心如意的“宝贝”十分困难。因此,大批的投资者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国外艺术品市场。

而现在,艺术品拍卖的兴起打破了这种格局,重新把投资者的目光吸引回来。以嘉德公司为例,该公司从1994年开始,就上拍油画,至今已连拍10届,市场由小做大。其中1994年秋,陈逸飞的《山地风》以286万元成交;1995年秋拍卖的刘春华《毛主席去安源》,冲上605万元。这为国内艺术品市场交易范围的扩大,交易品种档次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收藏艺术品已有6年时间的关先生说,在拍卖会前,人们可以通过拍品预屏,亲眼目睹成百上千件艺术品的风采,感受收藏的魅力。这对于有心收藏,但尚未付诸实践的人,无疑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而在拍卖会上,买家之间相互竞争叫价的气氛,一些拍品创纪录价位的不断产生,又无疑会刺激更多的人下决心入市。

供职于国家某博物馆的张女士认为,在市场经济运作的过程中,国家也非常重视有关艺术品和文化市场的活动。在这样一个市场腾飞的过程当中,在金融投资、证券投资风险比较大的情况下,做文化艺术品投资是比较长久的。并且,它的增值空间也比较大。在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大家自然就把对金融产品的投资转向对文化艺术市场的投资,这是一个社会创新和前进的好势头。

对艺术品投资已经有十年之久的赵先生告诉记者:“中国艺术品市场,将来会有更大的发展。这集中体现在文化艺术品产业化的发展上。最大的庄家将是国家,其次是国内主要生产企业。但产业化投资艺术品要注意全面、持久和具有一定规模。如美术馆将来可以展示、修复艺术作品;画廊可以代理画家与沙龙进行艺术交流;研究中心可以指导新的投资方向;工作室可以给著名的艺术家提供创作、活动场所。”

据了解,很多国家将发展艺术品生产当成一项国策,把艺术产业作为一种经济战略。美国为了创造就业机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艺术建设;欧洲为了引导企业进行艺术品收藏,也有一些减免税的优惠制度,鼓励企业收藏艺术品。

国际上的建筑行业有一个惯例,就是在建筑的修建中要投入一定比例的艺术品采购。而且民众在购买民居时也会习惯购买一定的艺术品,用于装饰美化室内。其购买艺术品的金额一般在购买民居金额的30%%以上。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