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文徵明等人国宝级真迹 惊现涪陵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2-01]
同时发现的还有文徵明的工笔山水画、清廷女画师冷枚等人墨宝。
涪陵区博物馆1月29日对外宣布,历时两月的馆藏古字画抢救性修复工作获得重大发现———唐伯虎、文徵明等人的书画作品惊现涪陵。
传世之宝属国内罕见
昨日上午,涪陵区博物馆展厅内戒备森严。由馆长黄德健主持,小范围对外展示了经过修复的16件古字画。
记者看到,这批古字画中尤为令人关注的是,明代画家唐寅(字伯虎)的绢本墨竹图和文徵明的绢本工笔山水画。此外,还有清代宫廷女画师冷枚的绢本设色仕女图,清朝成亲王的书法对联等。字画的鉴定由四川、重庆两地专家完成,结果一致。
据来自四川省博物馆的专家廖定一介绍,这批文物的价值非常高,如明代文徵明的画作流传至今极少,就连中国国家博物馆也少有收藏;清代宫廷女画师冷枚的作品,国内也十分罕见。廖老兴奋地说:“在涪陵能够发现如此重要的传世之宝,非常了不起!”
让国宝“延年益寿”
记者了解到,涪陵区博物馆现收藏有170余件古字画,其中大部分古字画因年代久远、空气潮湿等原因发生霉变,亟待抢救性修复。
去年,区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用于首批古字画的修复。作为已从事40多年古字画修复工作的专家,廖定一应邀首次来涪。他告诉记者,由于霉变情况严重,对这些古字画的修复十分困难,“在揭裱修复过程中,要经过20多道工序”。
首批16件古字画的修复历时两个月。廖老说:“这次非同寻常的发现,体现了当地政府对此项修复工作的高度重视。”区博物馆馆长黄德健则表示,他们将逐年修复这批馆藏古字画,让古字画“延年益寿”并与广大市民见面。
昨日上午,区领导黄仕焱、丁中平、周嘉琦视察了此次抢救性修复工作,对取得的重大成果给予了肯定。区长黄仕焱指出,要把馆藏字画珍品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
唐伯虎等人的真迹为何出现在涪陵?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记者杨旭东)
相关人物>>>
唐寅(1470-1523)明画家、文学家。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县(今属江苏)人。少与张灵相善,学画于周臣;后结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等,切磋文艺。年廿九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后游名山大川,致力绘事,卖画为生。性不羁,有时用“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擅画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兼学元人,技法上斧劈皴常与细劲的长线条相结合。并工画人物、花鸟,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工笔、写意俱佳。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文徵明(1470-1559)明书画家。初名壁,字徵明,号衡山居士。
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时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相切磋,人称“吴中四才子”。54岁以岁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工行草书,擅画山水,多写江南湖山庭园和文人悠闲生活,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亦善花卉、兰竹、人物。名重当代,学生甚多,形成“吴门派”,亦能诗。
来源: 涪陵日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