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世界上唯一的穴居村落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3-01-02
  离云南广南县一百多公里的峰岩峒,实际上是一个大山洞,洞里有一个村庄。据考证,这个当今世界唯一的穴居村落至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峰岩峒是喀斯特地质结构的一个巨大溶洞,比桂林七星岩最大处还要宽大,洞口宽约200多米,高也约200多米,洞内高度平均50多米。四壁钟乳石千婆百态,如璎珞悬垂,玉柱擎天,似飞鸟翱翔,走兽奔腾……50多户人家的峒村,近似原始的生存状态。

  山高坡陡,没有一汪清泉,没有一湾溪流,只有钟乳石上一滴滴比油比金贵的水滴。五十年代居民用宽厚的草叶或者竹筒,现在用塑料薄膜管,接在渗水的钟乳石上,一点一滴地汇入器皿内,供人畜饮用;在野外,他们把云南方言种菜庄稼叫“栽”而创造了一个新名词“栽水”。所谓栽水十分原始,就是利用遍布山野的“凹”字巨石,稍加打凿,成为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天然器皿,让两季降下的水聚在里面,既可灌溉又供给过人畜饮用,象明镜,又象大山巨人全身长满“眼睛”,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当然,适者生存的规律支配下峰岩峒村民,在经历接水、“栽水”中学会了改造自然,近年来他们集资7000多元,在峒口修起了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即使天旱也不再为枯水困扰。

  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简陋的住房使邻居间的财富互知底细,连屋里挂着几块腊肉,几串包谷一清二楚,甚至箱柜有多少存钱也了解得八九不离十。据说,数百年来峒里从未发生过偷盗事件,连一根针也没有被偷过,全村六个姓的几十户人家,世代和睦相处,没有打架斗殴;甚至吵嘴脸红也要受到众人的指责。

  穴居洞中,阳光仅及洞口,氧气稀薄是一大弊端,但没有蚊虫又是一大优势,是饮食结构所致还是生存环境的关系不得而知,从未发生过恶性疾病。这里的人大都长寿,一般都活到七十岁以上,给人类学家、病理学家,生态学家提供了一串具体深奥而极有价值的科研课题。

  世代相传,峰岩峒村民长幼有序,从不近亲通婚。自由恋爱之风盛行以来,洞里的男婚女嫁,配偶多为外村人。生生息息,世代繁衍,人口增加,户数扩大,自然外迁,已经形成两个村落。这种古朴民风与现代优生学不谋而合,使峰岩洞从未有聋哑痴呆等弱智人。

  峰岩峒的穴居人家恪守优秀道德传统,又融入现代文明。第一次进洞时,全村只有7个人识字。20年后洞里办起了复式教学的学校,这次再访,小学已经搬到洞外。全村57户二百多人中有20多名大专生,50多名中学生。过去骡子马匹是财富的象征,现在读书人是自豪的资本。观念的变化,使绝世仅有的穴居山村朝气勃勃。
来源:文艺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