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百万元古盘无人敢“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1-17


总价值2000多万元的名家字画和精品瓷器,最终只成交了370多万元。在今天下午举行的“2005迎新春艺术精品拍卖会”上,1600多万元的名家力作流拍。本报昨天报道的“洪武青花菱口盘”也难逃被流拍的命运。

  今天的拍卖会上,拍卖方组织了包括王石谷、郑板桥、吴昌硕、赵之谦等名画家的力作200余幅以及精品瓷器20多件,这些拍品的总价值在2000万元左右。四分之三艺术品流拍

  与以往拍卖房产、汽车等火爆场面相比,今天的拍卖场面明显冷清。在前20件拍卖品中,仅有2号、11号、15号和18号拍卖成交,而成交作品的价格也大都在1万元以下。而以100万元创本市瓷器拍卖底价纪录的明朝“洪武青花菱口盘”在拍卖会上,拍卖师连喊三声,全场却无一人举牌,略感遗憾的拍卖师只能继续下个工艺品拍卖。这种“郁闷”的场面一直持续到拍卖结束,220多件拍品也只有57件“出手”。竞拍者半数外地人

  当拍卖到今天的首个大额标的——赵之谦的《岁朝清供》时,拍卖师喊出了75万元的起拍价格。坐在拍卖大厅后面的“36号”立即举牌,在无人加价的情况下,“36号”首先以75万元的起拍价让参会者为之一震。而在随后的拍卖过程中,“36号”花372万元拍下了《溪山无书图》、《洼盈轩图》。记者了解到,“36号”女士姓梁,来自北京。而参加今天拍卖会的,有一半以上的竞拍人是从北京、广州等地“飞”过来的。岛城市场刚刚起步

  拍卖过程中,本地的买家虽然也偶有举牌,但是与外地的“大户”相比显然底气不足。面对今天的拍卖结果,青岛市拍卖中心总经理助理刘青感到“很不满意”。刘青说,青岛拍卖市场刚刚起步,存在着层次较低、拍品量少、拍卖行号召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大量民间藏品流到外地。

来源:半岛都市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