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大省”山西终于有了博物院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1-10]
新华网太原1月8日电(记者孟晖) 奇珍异宝云集的山西博物院,8日举行了预展仪式。以“文物大省”而享誉海内外的山西,终于有了一座集传统文化精华与高科技手段于一身的大型文物展示场所。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现存不可移动文物3.5万余处,全省馆藏文物100余万件。然而几十年来,与山西极为厚重的文化积淀不相符的是:原有的山西博物馆资金短缺、展厅面积狭小、设备陈旧落后,大批珍贵文物沉睡在仓库里,寻常百姓无缘识荆。
上世纪90年代初,山西省开始筹建博物馆新址,经过漫长的准备过程,2001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3.16亿元。新址于日前竣工,并基本完成布展,被命名为“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波光粼粼的汾河西岸,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博物院主馆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斗”象征着丰收喜悦,“鼎”象征着安定吉祥。从宽敞的大厅向上看,仿佛置身于一座气势宏大的塔中,这是模仿国宝应县木塔而构造的。
走进“佛风遗韵”展厅,如同进入一座座精巧绝伦的石窟之中。工作人员张成生告诉记者,这是采用了石窟再现和展柜陈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山西佛教雕塑文化的瑰丽奇崛。面带微笑的北宋菩萨像、集绘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的造像碑,则采取了未放入展柜的“裸展”方式,让人觉得如此地亲近,细看来,仿佛石雕菩萨身上的衣褶还在微微摆动。
整个陈展方式匠心独运,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七个历史文化专题,以及“土木华章”(古建)、“山川精英”(玉器)、“翰墨丹青”(书画)、“方圆世界”(钱币)、“瓷苑艺葩”(瓷器)等五个艺术专题组成,抓取山西灿烂文明史中的最亮点,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物遗存,展示山西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独特地位。
记者发现,所有展厅的射灯都为智能控制方式,每当人走近时,灯光会渐渐变强。博物院不仅展有商代兽形觥、西周鸟尊、元代青枝缠枝牡丹纹罐等众多国宝级文物,还容纳了电子技术控制的点戏台、极富立体感的晋商宅院游览等高科技成果。(完)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