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岭南画派艺术生成基础看其收藏价值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1-08]
岭南画派产生于时代与环境的影响。岭南的都会广州,很早就是近代化的商业城市。经济、文化甚至宗教等诸方面很活跃。早在18世纪,广州就出现了本地画师师徒作坊式的外销画店,经销以写实与讲究色彩明暗为特点的仿西洋水彩画甚至油画。清嘉庆至同治年间,广州城隍庙一带,街头出现了以卖画为职业的民间画家苏六朋(1791-1862)。他以历史典故、市井平民为描写对象,参用了一点西洋画法,手法较写实,追求雅俗共赏。因而近代的广州,商品经济和城市景观形态已经有着许多资本主义因素,自然影响到当地人们的思想观念,开拓了广阔的视野,涌现出不少飘洋过海到日本、欧美等地留学的学子,画界中就有我国最早的油画家李铁夫等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们自然也受到这个时代和环境的影响。
从岭南画派的历史传承中细加追寻,可以看到该派的两大渊源:一是中国传统绘画,二是东洋和西洋的美术。高剑父与陈树人的画风基本上是传统的没骨写生花鸟的路子,由写生、没骨法、赋色、讲究韵致到撞水撞粉的发展,都凝结着我国绘画传统中的精华。由于中国画写生注重写实造型,是以形写神,因而在另一个渊源上,自然也融汇了东、西洋美术中写实的风格。如果没有岭南画派创始人历史性东渡日本,学习日本绘画以及西洋绘画,也许中国的现代绘画史上就没有岭南画派的一页。
在艺术品收藏热的当代,如果用通常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这三大价值来判断,岭南画派那些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浓厚的作品(尤其是岭南画派创立初期,即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作品),在带有该派浓厚特色的同时,往往还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含量。比如高剑父的《东战场的烈焰》(原题《淞沪浩劫》,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该作品是高剑父对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之役,东方图书馆被日军炸成废墟的遗址的写生,有易大厂题“劫有余灰骨未寒,血余淞沪使心酸,高翁沉痛为民写,勿作咸阳一炬看”。描绘的是一幅饱含着画家民族激愤之情的惨痛图景。该画作在高剑父画作中关注现实,有强烈的情感和思想投射,写生兼创作、写实与夸张为一体。因此,他的收藏价值当然要比思想性含量不高的传统式山水画与花鸟画一类题材大得多。我认为,时代性强的作品,往往要比时代性弱的传统题材作品有更大的收藏价值。
来源:艺术市场 (王 坚)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