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投资

专家鉴定家藏宝贝 真品不到10%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1-03



五彩斑斓的“大明万历年制”大瓷瓶是近20年仿制的;“气势磅礴”的吴佩孚书法是新造的;“汉代古玉”上的沁是用机油抹出来的。昨天高碑店古典家具民俗园举办的免费文物鉴定活动,数百位民间收藏爱好者拿来的“宝贝”大多数是仿冒品。

鉴定藏品多是仿制品

新年头一天,高碑店古典家具民俗园就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免费文物鉴定活动,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服务。家具民俗园特地请来了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家金运昌、首都博物馆瓷器专家王春城等十位文物鉴定界的权威专家。鉴定活动原定9时30分开始,但是9点不到,就有数百位收藏爱好者拿着他们的“宝贝”等候在家具民俗园内。

鉴定尚未开始,不少收藏者就开始相互展示自己的“宝贝”。有人拿来自己祖传的半只瓷碗;有一老者展开一幅巨大的水浒一百单八将绢本画和一幅红楼十二金钗图;还有一位自称祖上几代都是玉工的先生,带来了几件看起来古意盎然的奇形玉器;更有大批从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闻讯赶来的收藏爱好者。几乎所有的采访对象都对记者表示,自己喜欢收藏,但平日难得有与这些权威专家交流的机会,参加这次活动不但能增长知识,更能知道自己的藏品到底品质怎么样。

但是记者在鉴定现场发现,几乎所有拿来鉴定的藏品都是仿制品,鲜有真货。其中一位先生的一只五彩斑斓的“大明万历年制”大瓷瓶,瓷器鉴定家王启泰看过后认为是近20年制作的仿制品,那位先生表示,自己也觉得不像是明代的东西,这次来就是想请专家确认一下。

记者在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家金运昌先生的桌前停留了半个多小时,金先生鉴定了“吴佩孚书法”、“启功书法”、“范曾人物画”、“唐朝某皇帝墨宝”等一大批假字画。还有不少清代文人的临帖和手札虽然是清朝旧物,但都是普通人的墨迹,不是名家作品,价值也不高。

真品比例不到10%

到上午10时30分,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青铜器鉴定专家贾文忠惊喜地发现,他所鉴定的一个青铜小人出自明代。贾文忠说:“虽然这个小人的身高只有6厘米左右,但是因为它的年代比较久远,具有较高的研究与考古价值,所以其文物价值较高,若用人民币衡量,它至少值五六千元。”

青铜小人的真实身份得到验证后,它的主人张先生喜出望外。张先生拿着小人仔细瞧了一番后兴奋地说:“真没想到还真是文物了,这个小人是祖传下来的,但是因为它太小,我们都没在意,只是把它当成小玩意儿留下来,真是多亏了专家。”

鉴定书画的专家金运昌发现了一张清代光绪年间的契约。据该契约主人张铁山介绍,他的父亲说该契约出自他的曾祖父之手,但是他并不确定,“今天来这里终于解答了我的疑问,我要将它好好地保存起来,挂在大厅的墙上。”

据悉,在昨天被鉴定的千余件物品中,专家们共鉴定出10余件年代较久远的真品,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0%,最久远的文物是出自隋朝的一个陶俑。

真品大多是祖传

一上午的鉴定中,记者发现,只有少数藏品被专家认定为真货,大多数都是仿冒品。有些收藏者表示很失望,有些则觉得无所谓,长了知识,开了眼界。

当前民间收藏如此繁荣,为何藏品多是假货呢?金运昌先生说,由于各种原因,真正流传到民间的文物真品本来就少,现在的收藏爱好者又以喜欢收藏旧物、古物的居多,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仿冒品出现。其实收藏爱好者不必非要追求那些已故画家的作品,当代中青年画家中也有不少水平高的,如果能从这些画家本人手中求得作品,那就不会有真伪的顾虑。当代也有不少陶瓷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艺术水准也很高,不一定非要收藏古代官窑瓷器。

对于10%的比例,专家们均表示这属于正常情况。研究陶瓷的专家王启泰先生说:“真品一般都来自那些祖传的文物,一般购买的‘文物’都是赝品,因为购买者的鉴别能力较差。”专家提醒广大文物爱好者在购买文物时须谨慎行事。(记者 王健 刘春燕)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