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建筑遗址堆满了垃圾杂物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12-31]
一处罕见的南唐建筑遗址,竟然被堆满了垃圾,还和随意搭建的棚户房做起了“邻居”。昨天,市民韦先生告诉记者,位于江宁路某小区内的一处珍贵南唐时期文物,目前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南唐遗址上堆着垃圾杂物
韦先生所说的这处南唐建筑遗址位于江宁路一小区东部,正好紧贴着武定门段明城墙根。这一遗址由青灰色的长方形砖每两层交缝平铺而成,共砌筑二十一层。测量后,记者发现,每块青砖长36.5厘米,宽19厘米,厚5.6厘米,和明城墙城砖尺寸大小明显不同。据介绍,考古工作者曾发现这些青砖和南唐二陵用砖基本一致,据此认定此处遗址年代为南唐。现在遗址的上方和旁边搭建起了建筑的基本架构,据说这是为了方便登上城墙而建造的,属于武定门明城墙公园的一部分,但不知何故,这些建筑造了一半,已经停工。
在韦先生的指点下,记者看到,现场的状况果然如他所言,堆满了垃圾杂物。一些破沙发、破窗框、木头、树枝、帆布等杂物随意放置在建筑遗址上,杂乱不堪。很多青砖从基址上脱落,四处乱堆,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曾有人从这里拿走了不少这样的南唐时期青砖。建筑北侧还紧靠着基址搭建了两座用砖头砌的简易小棚屋,门前堆了不少生活垃圾。住在里面的一位男子告诉记者,他们是某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记者在现场走了一圈,没有发现任何表明此地是文物单位的标志。
当年曾是重大文物发现
一位文物专家昨天为记者介绍了这处南唐遗址,通过他的描述,记者发现,这处遗址拥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南京地区少见的南唐文物遗址之一。
据介绍,2001年5月,文物工作者在明代城墙武定门段维修取土时无意发现了这座古代基址。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古建筑遗址长15.85米,宽7.61米,现高1.6米。其北端墙体保存完好,而南端、西端曾经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东端距明城墙仅一米,南端一侧则被由东向南折的明代城墙叠压在下。经过对遗址上用砖的研究,考古工作者判断此地为南唐时期建筑遗址,具有南唐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这位文物专家告诉记者,2001年,这处遗址的发现曾经在考古界引起过轰动,被公认为继上世纪50年代南唐二陵考古发掘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为研究南唐时期的都城范围、城市布局、建筑构造以及营建特点都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还不是任何级别的文保单位
而自从2001年发现之后,专家对于该遗址当年是何建筑进行过研究,初步排除了是南唐金陵城垣的可能性,而认为是南唐时都城有名的建筑“伏龟楼”的可能性极大。
据《景定建康志》载:“伏龟楼在府城上东南隅,景定元年,马大使光祖增创硬楼八十八间”,“城西隅据西头冈阜之脊,其南接长干山势,又有伏龟楼在城上东南隅”。宋杨万里又有诗云:“偶上伏龟楼上望,一环碧玉缺城西”。证明始建于南唐的伏龟楼位于当时金陵城东南隅,地势较高,可登高远眺城西,是当时一处重要的战略制高点,该楼至少到南宋时还存在。
记者把此处遗址的重要性告诉了韦先生,韦先生表示很不可理解:该遗址既然曾是重大考古发现,还很可能是金陵名楼——“伏龟楼”,为何现场的状况是这般脏乱,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呢,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早点对遗址进行妥善保护。
记者昨日就此事还采访了南京市文化局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这处遗址目前还不是任何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但文物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文物部门将首先对该遗址进行定级,然后制定妥善的保护措施。(金陵晚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