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傅家山遗址考古获重大成果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12-30]
遗址属河姆渡文化原始村落,距今七千年
宁波傅家山遗址考古近日获重大成果,专家确认,宁波傅家山遗址距今约7000年,是宁波市继河姆渡遗址发掘之后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保存较完整的史前文化遗址,是属于耜耕、渔猎和采集经济并存的河姆渡文化早期类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邬向东说,傅家山遗址为研究河姆渡文化,探索长江下游史前文明再次提供了第一手的科学资料。
傅家山原始村落中存在着两种建筑类型。一种与此前发掘的河姆渡遗址第四层干栏式建筑相同,由桩木和横木结合构成地基,横木由去枝后的树干充当,类似于现代的地龙骨,然后在两侧打下支撑板或板桩,将横木夹住不得移动,然后再在地基上筑起架空的长条形干栏式建筑。还有一种是桩坑式建筑基址,此类建筑先挖柱坑,在坑底垫有一块或多块木板,再在上面立柱,立柱都进行过加工,柱径较大,横截面近长方形,以四柱构成一间。专家认为,这两种建筑都是在较潮湿的低洼地区特有的,说明先民们为了适应史前宁波地区的气候环境,应用丰富的智慧创造出了特有的建筑文化。
最令考古队激动的是遗址中发掘出一些带榫卯的建筑构件,特别是三块双榫槽板,这种构件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是首次出土。邬向东认为,这说明7000年前还存在着比干栏式更“先进”的建筑工艺。
傅家山遗址可复原的出土器物非常丰富。专家们认为,从出土器物中可以看出,傅家山遗址的先民们非常爱“美”,他们打制的玉石器刻意经过长时间磨制,非常光滑,而且还经常在后半部刻划上类似弦纹、斜线纹、编织纹、几何纹等装饰线条。(光明日报 记者严红枫、通讯员王路)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