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首个私人美术馆正式开张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12-21]
昨天,杭州第一个私人美术馆正式开张,没有鞭炮和礼花,这座紧邻中国美院的美术馆,伴随着以书法家王冬龄书写的一个“推”字命名的“推”———无作品特展主题,南山路静静地揭幕。恒庐这座房子原建于民国初年,是一位张姓老中医所建,这两个字据说还是民国时期书法家余绍宋题写。这个由老房子改建的美术馆,总的建筑面积达到了2000多平方米,一部分是美术馆,提供展示以及对外出租,一部分为运营美术馆的主体画廊,一部分为即将开辟的休闲场所。一分为三的空间,也为这个杭州第一私人美术馆未来的走向预留了足够的话题空间。
恒庐的成长
其实这个一直潜存在西湖边的恒庐,早已经因为持续了两年的恒庐讲堂名声在外。这个定位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机构,坚持在国学领域邀请各个学科的顶尖人物作讲座,显示出了进入这个领域的操盘手独到的地方。在恒庐讲堂蛰伏两年敛聚人气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恒庐找到了一个学术支持点,这个由外界通常称谓为“恒庐五友”的团体,坚持着两周一次的学术交流,成为了恒庐的另一个令人注目的焦点。卢坤峰、童中焘、吴战垒、吴山明、金鉴才,他们在中国画、古汉语领域的造就让他们对当代艺术的现状充满关注。谈到发起这个“五友谈艺”的过程,昨天一直沉默寡言的卢坤峰先生有些激动了,他说道:“中国画向来强调人品和文品的融合,强调综合知识的积累,可是现在的一些情况让人困惑,一些画国画的人竟然连落款的书法都写得莫名其妙。”卢先生话音刚落,快人快语的童中焘先生接过话茬,“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发起这个谈艺活动,和大家交流一下,也希望更多的人喜爱传统文化。”
正是在这样的国学背景下,以学术的先行确立了自己的评估体系,注定了恒庐美术馆切入市场的新姿态。
恒庐的活法
既然是杭州的第一个私人美术馆,那么它的存活自然引人关注,特别是在目前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的私人美术馆现状堪忧的大背景下。谈到这点时,目前美术馆的执行馆长席挺军坦白道:“目前美术馆还是要依靠总公司输血。”但是席挺军强调,身处南山路的美术馆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现在杭州的展览场地比较紧缺,寻租将是今后经营的主要部分。据悉,目前该美术馆的第一期工程已经有人表示了寻租的意向。
昨天下午的座谈会,国立西湖美术馆的馆长赵燕君的出现,引起了国立和私立美术馆生存方式之争。针对这点,席挺军回答道:“恒庐不能和国立美术馆比规模和存量,而要做精做深。它要建立自己的画家签约机制,但是签约的画家要根据美术馆的价值体系来判断。符合这个机制的美术馆才会得到大力推荐和包装。”其实这个机制的建立才是考验这个私人美术馆存活的主要标准,它不仅考验顾问班子的眼力,同时也决定着作品的市场价值。毕竟,作品的买卖是私人美术馆的命脉。
(都市快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