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贺州发现至少16座古代石城遗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12-12


位于潇贺古道上的贺州市,新近发现了至少有16座的古代石城遗址:八步区的中华石城、北津石城、栗木石城;昭平县的中洞石城、界塘石城、山根石城、北陀石城;钟山县的牛庙石城、荷塘石城、枫木石城;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福溪石城、秀山石城、东山石城、九月山石堡、螺丝山石堡、米离山石堡。这16座石城组成了贺州宠大的石城群,是贺州文物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

  我国传统的石城又称石堡,是指古人用石头作城墙围起来的村镇。而贺州石城是古人利用天然的环状喀斯特地貌加以人工修筑而成的城池。此前,贺州市仅有位于八步区铺门镇的中华石城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一座石城曾有过报道,其它石城却鲜为人知,连各县区的史志中也没有提及,这次新发现的十几座石城,一部分是文物工作者在考古中发现的,另一部分是一位业余作者用了大半年时间,在深入民间调查采访中发现的。目前,市文物部门对贺州石城群的发现已引起高度重视,各种调查考证正在进行中,同时已经向国家文物局提出了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请。

  贺州石城主要分布在潇贺古道交通要冲的喀斯特地貌石山中,昭平县的几座石城也是分布在古代贺江与桂江陆路连接的潇贺古道支线上。潇贺古道在秦汉时是中原沟通岭南的一条重要军事通道,同时又是海陆丝绸之路的对接线,其地位十分显要。从秦始皇平定岭南、岳飞征剿曹成、潘美兵伐南汉、太平天国军北上和回师、到日本侵略者进犯广西,潇贺古道上大大小小的战事难以计数。

  历史上每一次战争之后,古道上的百姓都备受蹂躏,土地无不哀鸿遍野。人们为了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古代战争冷兵器和低级火药兵器的时代,建造石城以躲避战争和用以防御,无疑是一条很好的办法。贺州现存的石城有的建在地势险要的山顶,如中洞石城和富川的几座石堡;有的利用天然石山的山坳,在隘口处修筑起多道城墙和城门,如牛庙石城、界塘石城、山根石城等,以确保安全。另外,很多石城还修筑有城垛、眺望台或炮台,用于防御。

  贺州石城的建筑年代以中华石城为最早,根据其外围分布的古墓群和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自然形成。在各个年代各地的石城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进行加固的。贺州石城大多数是建在荒山野岭上,平时没有固定居民,只是遇到战乱时为了躲避匪劫而作为临时栖身的场所。有几座石城本来就是村庄,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有固定居民,如中华石城、枫木石城、荷塘石城,城内石板街、古民居建得十分辉煌。中华石城还曾经是信都厅、信都巡检所、信都县等地方行政机关的驻地。富川县的几座石堡在宋代至清代,还是培养过很多位状元和进士的书院,这些建在石山顶上的石堡,平时是学子们的书院,到了战乱时,又成为了人们避难的城池。

  新近发现的贺州石城群,虽然在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岁月的侵蚀和无数次战火的洗礼,石城整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大多数石城基本上仍保存着原貌,有的整座石城如中洞石城的城墙、城门、城垛都保存得十分完整,具有级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世艺网)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