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陕西凤翔县发现一组晚唐贵族墓葬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12-08


陕西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凤翔县发掘出一组晚唐至五代时期的墓葬,陪葬品相当讲究,反映了尽管当时社会动荡,皇室贵族生活依然奢侈的历史。

  陕西省考古所专家在对凤翔县城一基建工地进行随工清理时发掘出了3座晚唐至五代时期墓葬。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座墓葬由斜坡墓道、天井、过洞和土洞室组成。墓道南北长9.4米,宽0.7米至1米;过洞长1米,宽0.7米;天井长2.8米,宽0.7米;墓室长2.9米,宽1.85米。

  这3座墓葬共出土文物84件,其中铜镜1面、武士俑2件、镇墓兽2件、粉彩马2件、粉彩小人俑60件、动物俑4件、陶罐2件、小瓷盒1件、墓志1合、铜钱9枚。文物工作者说,墓葬中出土铜镜较为常见,但多数铜镜背面都是富贵图案或者吉祥术语,凤翔唐墓出土的铜镜背面却是十二生肖图,铸造得惟妙惟肖,比较罕见。另外,凤翔唐墓中成组俑人的讲究也反映了墓主身份的不俗。从陪葬物和墓志残迹来看,这些墓葬当是晚唐至五代时期的朝臣名流或隔代宗室或其家人亲属的身后地。

  陕西驻凤翔考古队的队长田亚岐介绍说,经多年考古调查和勘探发掘,凤翔县城南北两侧应有属于晚唐至五代时期的墓葬群,不但规模很大而且墓葬的数量也很多,这在帝王陵墓分布密集的关中地区十分罕见。结合史料进一步分析,晚唐至五代时期,因为此前发生过“安史之乱”,使唐王朝摇摇欲坠,国都长安极不安宁,唐肃宗、唐僖宗等都曾把凤翔作为避乱之地,长期驻此处理朝政。唐亡之后的五代时期,称为岐王的李茂贞又在凤翔建都18年。于是,在凤翔一带长期有部分宗室大臣和社会名流居留生活,很多人死后安葬于凤翔。

(新华网西安 呼延思正)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