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陕西安塞城峁发现宋金时期边防城址●仰韶、宋、金时期堆积丰富 ●防御色彩浓厚,可能是文献所记载的安塞堡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12-06





本报讯 为配合陕北安(塞)—靖(边)高速公路(安塞段)的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延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了安(塞)—靖(边)考古队,在安塞县博物馆的配合下,于2—8月对沿线的遗址和墓葬进行发掘和清理,其中城峁城址的发掘取得了重要的收获。

城峁城址位于陕北延安地区安塞县化子坪乡杨园村城峁自然村北150米处的半山坡上,背山面水,西边为延河,东边为炮台疙瘩山,南北为2条大沟——后沟和城子沟。平面呈不甚规整的梯形,北窄南宽,依山势而建,南北长约500、东西平均宽约3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城墙保存较好,城墙夯筑,夯层厚10—15厘米,夯窝清楚。

此次发掘面积总计约675平方米。清理宋、金时期房基(套房)6座、灶坑12个、灰坑和窖藏144个、带有进、出口水管或水槽的过滤池4个及仰韶房子1座等遗迹,并出土大量的瓷器、陶器及石、铁、铜质文物。

金代时期的房址共发现4座,位于耕土层之下的金代文化层,仅保留部分墙基和柱础石,墙基全部用石板铺砌而成,保留高度不等,高者可达100厘米,低者仅几厘米,主墙(承重墙)的宽度(60厘米)明显大于隔墙(45厘米),大部分墙基和柱础石被农民平整土地和修建蔬菜大棚时破坏。其中有一座套房,其主墙保留长度12米,四隔墙基本呈等距离排列,长度约5米,总面积达60多平方米,房屋内、外安装有排水管道。地头和农家院落中散落着各种柱础石,田地里分布着大量的小石块,个别地方的石块堆积成石堆,加之金代文化层本身就是以碎石片为主夹少量沙土的文化堆积,足可见当年房屋的规模。这些石头或石片全部来自山下延河及支流两边的第三纪板岩,是当年为了修建房屋从山下搬来砌墙用的,另外在T11的H38内发现鸱吻(残)一对。

宋代时期的房基共发现2座,均被后期的房基和灰坑破坏,其中一座仅保留正方形柱基4个,其边长约60、深30—50厘米不等,底部分别为夯筑及卵石、片石铺成。灶坑位于房子内,呈长方形、瓢形、圆形或椭圆形,长方形灶壁用砖块、石块砌成,瓢形、圆形或椭圆形灶壁用草拌泥涂抹后经历过火烧,呈约5厘米厚的红烧结。

仰韶时期的房子平面为长方形,长600、宽500、壁高15厘米,叠压于宋代地层下,破坏严重,地面平整,全部经历过火烧。灶坑(火坑)位于房子东部,圆形,直径120、深65厘米,经历过火烧,呈青、红烧结。填土内出土少量陶片,可辨器形有彩陶盆、尖底瓶、陶罐等,这是城峁城址中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

宋金时期的灰坑、窖藏数量较多,共144个,形状分别为圆形筒状、袋状、椭圆形、长方形及不规则形状等。且个别灰坑四周经过处理,深度达3米多,可能是作为储藏用的。灰坑内除出土大量的瓷器、陶器、陶瓷残片、铁质、铜质、骨质文物外,还出土数量较多的兽骨残骸。动物骨骼以羊、马为主,其次为猪、鹿、牛、狗等。

瓷器的年代为宋、金时期,数量大、器类较多,有小盏、大碗、小碗、盘、碟、器盖、罐、盆、瓶、壶、盖碗、渣斗、尊、灯、梅瓶、瓷枕、小型瓷塑(马1和瓷人2)、小酒盅等,主要以耀州窑青瓷和定窑系白瓷为主,其次为磁州窑系的红绿彩瓷和青白瓷系的影青瓷,个别为钧窑系的天蓝色瓷器残片,另有一小部分粗瓷敞口黑、白碗。一件直口大白碗,可能为当地窑口所烧。以碗、盏为主的耀州窑青瓷,口呈喇叭形,图案以印花缠枝牡丹、菊花纹为主,其次为海水鱼游纹、波浪纹、内底中心的团菊纹等。有几件瓷器内、外都布满图案,是耀州窑瓷器图案复杂达到顶峰时的产品。修饰较为简单,有葵口、刻画的扇折纹、瓜棱纹等。另有一件红瓷碗和一件黑色梅瓶,从胎质看,也应是耀州窑系的器物。以敞口大碗、高圈足小碗和盘为主的定窑瓷系瓷器,呈胎白、胎薄、瓷质细腻、釉色润泽如玉、瓷白的特征,没有任何装饰花纹图案,仅在器物外壁有瓜棱纹、器口有葵纹。从其特征分析,它们来自定窑系山西窑口,不是主窑定窑的产品。但不论胎质,还是釉质,明显优于当地窑口所烧的白瓷碗。以小碗为主的青白瓷系,呈胎白、质薄、透明度高、釉色晶莹、色泽如玉的特征,纹饰为简单的花草纹。还有个别类型的瓷器如油滴釉黑瓷、白地黑花渣斗可能来源于北方地区的临汾窑、鹤壁窑、定窑等,但具体窑口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陶器与瓷器相比,数量明显减少,但器类较多,有碗、钵、罐、盘、盆、水槽1、水管6、瓦当2、陶轮、纺轮、陶球、建筑构件鸱吻、瓦及陶塑(羊2、人头像1、猴1)等。陶质主要为泥质灰陶,个别夹砂陶。

铁器以铁钱为主,约180枚,有大小之分,大的直径约33毫米,占绝大部分,小的直径约25毫米,铁锈严重,仅个别能看到“崇宁通宝”的字样。另有铁镞2、铁蒺藜5、刀、斧、环4件。

铜器以铜钱为主,约90枚,主要为宋代的“崇宁通宝”、“熙宁重宝”、“太平通宝”、“天元通宝”、“嘉祐元宝”、“庆历重宝”。其次为“开元通宝”,另有铜镜1、弩机1、小铜环1件。

石质工具有大型的柱础石、(作战时)从城上往下扔的檑石、石碾、磨盘、水槽、棋盘及小型的石斧、马、狮子、围棋子、珠子等。围棋子数量较多,直径约15厘米,有素面和刻画纹饰两种类型。柱础石种类较多,有圆形方底座、方形长柱状、长方形小凳状。圆形方底座又可进一步分为莲花座和素面2种类型,每一种又有高低、大小之分。

骨器有梳子1、骰子2、骨笄15及其他骨器9件。骰子,也称“色子”,属博具一类,边长约4毫米,小于现在的麻将色子,呈立方体,六面分刻1—6点,颜色艳丽。

该城址是1987年陕西省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根据城内散布有宋代的瓷片,当时定为宋代。从此次出土的瓷器和铜钱、铁钱看,时代为宋、金时期,金代的瓷器以大量带“涩圈”的黑瓷碗、青瓷碗及2件磁州窑系的红绿彩瓷碗为代表。在宋代,安塞地处宋和西夏的边界,这里经常发生战争和军事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为了避免战争带来的伤害,在安塞境内,沿延河往下游依次修筑着塞门、龙安、招安、安塞、万安寨,从地图上看,若再把城峁城址添加上去,这些古城址几乎变成等距离分布。由此看来,城峁城址和其他古城寨的性质是一样的,是一种军事防御工程。城峁城址大规模瓷器的出土再加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说明在战争之间的相对和平年代里,这里也可能是瓷器的集贸市场,与西夏的贸易往来比较频繁。根据城峁城址所处的位置和《宋史·地理篇》中关于塞门寨、平羌寨所处位置的记载判断,现在的城峁城址就是《宋史·地理篇》中提到的安塞堡,但没有该城修筑、废弃、改名等的任何记载。

(胡松梅 姬乃军 宜红卫 樊俊成 吴小珍 付 静)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