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两座大型汉墓惊现千年丝织品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11-12]
近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境内发现两座大型汉墓,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其中多件文物为内蒙古首次发现,其中一块丝织品残片为内蒙古地区首次发现的汉代丝织品,尤为珍贵。
这两座墓葬位于杭锦旗浩饶柴达木苏木(乡)一个草原山丘之上。其中最早发现的1号墓为单人墓葬,2号墓为双人合葬墓。两墓葬相邻而建,规模都较大,均有陵园,夯土而筑,面积均超过200平方米;两墓葬均为竖穴土坑木椁墓。
据此次发掘工作的主持人、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盖之庸介绍,1号墓虽然早期被盗,但仍出土了青铜鼎、青铜镜、玛瑙、铁剑、青铜印章、五铢钱和青铜马具饰件等数量较多的文物。令考古工作者不解的是在1号墓墓道的左壁上还凿有一个壁坑,坑里摆放着一块马的髂骨。这种葬俗前所未见。
2号墓保存较好,此墓虽为合葬墓,但有大小两个单独墓室,两个墓室里的木椁紧紧挨在一起。盖之庸猜测说,此墓极有可能是夫妻合葬墓,大墓室主人为男性,小墓室主人为女性。在这两个墓室里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青铜明器(古代陪葬的器物,非实用器),如青铜鼎、青铜钫、青铜盆、青铜灯、青铜碗、青铜壶等,还出土了石砚台、贝壳以及许多陶器和漆器等。墓中的随葬品还有墓主人生前所使用的生活用具,样样俱全,种类极为丰富。尤为重要的是,在2号墓中出土了4件汉代文物为内蒙古地区首次发现。一件是在随葬的漆器上发现的一块成人手掌般大小的丝织品残片,虽然这块丝织品残片历经近2000年已变成黑色,但仍清晰可见其经纬。另两件是一对平底兽形的青铜器,大小如五六岁孩子的拳头。盖之庸推测说,这可能是一种镇纸。
此外,此两座墓葬均有殉牲现象。这反映了汉代北方边疆地区受匈奴游牧文化的影响。
据盖之庸介绍,西汉时期,汉王朝曾在这里设立西河郡,距此两座古墓五六公里远的地方就有西河郡的一个故城,因此这两座墓葬的主人极有可能是生活在这个故城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士。从墓葬里垒椁的巨木看,这里当时的生态环境较好,如今这里是荒漠化草地地区,少见树木。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