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斥巨资保护与开发桂林甑皮岩古人类遗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11-10]
新华网广西频道10月30日电(记者 张增忠)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居住时间最长久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保护与开发建设。据桂林甑皮岩博物馆馆长周海介绍,这一保护与开发工程国家投资近2000万元。
甑皮岩洞穴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广西桂林市南郊独山的西南麓,洞口高8米,宽13米,洞内面积约200平方米。最新考古发现,这是至少有上万年人类居住历史的天然“大房子”。1973年至1975年的首次发掘,出土属于新石器早期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磨制骨器、蚌器、陶片、动物残骸和人类骸骨等等,多达5000余件。研究表明,这里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子从母葬,有了最原始的驯猪,陶片上出现了最早的水波纹及象形文“川”字。更奇特的是,出土的30多具人类个体骨骸大都呈“屈肢蹲葬”,为世界罕见。2001年的二次发掘,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年限界定,考古又有重大发现:距今12000年前的素面夹砂陶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陶器。另外,还出土了一个完整的宋代墓葬。丰富的宋代文化层,为遗址的文化延续性找到了新证据。
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信息库”,尚有许多的谜没有破解。周海说,遗址在“文革”初期曾被当成防空洞爆破,遭到人为损毁。近年来洞顶滴水和地下河上涨等自然因素,也使遗址受到了危害。因此,遗址的保护项目首先是解决岩洞内自然因素对文物破坏的问题。对遗址的周围环境、风貌也相应采取保护措施。另外,还对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1月底完工。
周海还告诉记者,甑皮岩洞穴遗址过去从未向社会开放,2004年1月起,中外游客可以来这里参观了。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